制度非中性下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度非中性指的是同一种制度对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意义,能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研究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的背景下,制度非中性可视为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将具有同等意义的制度规则应用到城市或农村,会造成一种不公平的状态,而这样的一种不公平状态可以最终在公共品的供给上得以反映。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表现出种种问题,首先是供给的严重不足,其次是供给有失公平,另外,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低下。制度非中性现象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表现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提供了解释。在供给主体方面,由于权责不清与激励的乏力,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更加容易出现政府供给主体的缺失;在筹资机制上,分税制以来所造成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加剧了农村基层组织的负担,加之农村税费改革的不完善,资金负担转而分摊给农民,造成极大的不公;最后,在决策机制上,由于有限的理性及分散性,农民难以组织成一个有话语权的团体,而在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中,农民的声音更加容易被忽视。之所以会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产生制度非中性,理论上看,利益集团的寻租与政治家的寻利相结合是其基本原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其直接根源,公共选择中的决策机制问题又为制度的公平有效造成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相应的问题,必须构建正义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首先,必须让农村的财政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改变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局面;其次,完善农村税制,减轻农民负担;第三,应当建立村民的自治制度,实现决策上的自由与民主上的全体一致性;而所有的这一些,又必须以加速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作为着眼点。
其他文献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历30年风风雨雨,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产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本国的农村信息化水平,成为各国学者为之探讨的问题,我国对农村信息化的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铁路行业,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则中提出“加快发展铁路”,因此,我国铁路事业今后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铁路建设必然要
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中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混乱导致各地的供给方式和供给的效率差异较大。事实上,在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过程中不仅正式制度发挥
目的:通过体内外研究初步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对甲状腺滤泡状癌(follicularthyroid carcinoma, FTC)和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在中国的传统环境下,媒体往往作为政府打开公共舆论大门的钥匙,而这些媒体绝大多数情况下发布的信息都是政府运用政治权利在控制着,非常有限的来发挥监督政府的作用。同时为
徐爱是王阳明最早的弟子之一,黄宗羲称其得王阳明真传。然而徐爱却不幸早夭。由于徐爱早夭,他的思想是不成熟的,体系也不健全,他的思想主要是继承其师王阳明的思想,理解徐爱
多年来,素有“煤都”之称的大同市作为全国重点矿业城市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大同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经济聚集和辐射作用,大大推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
本文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生态建设动态基础上,根据对祁阳县自然资源条件、生态公益林的区位特征、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现状和潜力等现状分析,在众多公益林建设模式中,选择了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