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短体线虫种类的分子检测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under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pp.)是一类分布广泛、寄主众多的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侵染植物根部组织引起腐烂病变,使作物品质及产量下降。短体线虫危害许多国家的小麦并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在调查我国小麦孢囊线虫发生分布时,发现短体线虫与小麦孢囊线虫混合侵染很普遍,并且不同种短体线虫混合侵染现象也很普遍。因此,基于线粒体DNA-COI基因(mtCOI)序列,本文对我国小麦种植区的短体线虫种类发生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建立了短体线虫种类的快速检测体系,研究了落选短体线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我国小麦短体线虫种类的分子鉴定及发生分布
  对采自我国12省市区的42个小麦短体线虫样品进行了基于mtCOI序列的分子鉴定,并分析了种群系统进化关系。结果显示,扩增的短体线虫mtCOI片段经测序长度在445~447bp之间,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揭示小麦短体线虫种类主要有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这三种。样品中存在单一种群侵染和复合种群侵染,其中单一侵染占总样品76.18%,复合侵染占23.82%;P.neglectus是我国麦区的优势种群,在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都有广泛分布;P.coffeae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P.scribneri分布比较广泛,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陕西、新疆等省份都有零星发生;P.neglectus和P.scribneri的复合侵染分布较广,在山东、河南、江苏和陕西等省发生。
  2.基于mtCOI序列的三种短体线虫多重PCR检测
  基于mtCOI序列分析设计了咖啡短体线虫P.coffeae、落选短体线虫P.neglectus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scribneri的特异性上游引物Pc-m193-F、Pn-m280-F和Ps-m66-F以及通用下游引物Pcns-m-R,三对种特异性引物扩增咖啡短体线虫、落选短体线虫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产物大小分别约为220bp、140bp和350bp,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100、1/1000和1/10单条线虫DNA模板量;经过反应条件的多次优化成功建立了多重PCR反应体系,当引物Pc-m193-F/Pn-m280-F/Ps-m66-F/Pcns-m-R浓度比0.4∶0.4∶0.8∶1.2μmol/L时,能特异性检测出三种线虫,对18个短体线虫样品进行多重PCR检测的结果显示与分子鉴定结果相吻合。该多重PCR体系为我国小麦田块三种短体线虫单一或混合侵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3.我国小麦落选短体线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利用mtCOI基因标记分析了落选短体线虫9个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种群多样性,结果显示,从9个地理群体中共得到101条mtCOI序列,发现了28个变异碱基位点,形成14个单倍型,H1单倍型最常见,为7个地理群体的59个个体共有,可能是祖先单倍型;物种水平呈现中等遗传多样性(HT=0.706±0.131),STRUCTURE软件聚类分析显示9个地理群体可分为中部地区与西北地区两个类群,AMOVA分析揭示落选短体线虫整体水平的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种群间;中性检验和错乱分布检验揭示落选短体线虫整体与两个类群的遗传分化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Mantal检验表明落选短体线虫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正相关性,但是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隔离没有显著关系。
  总之,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我国12省市区小麦短体线虫种类的发生分布情况,建立了三种短体线虫的多重PCR检测体系,揭示了落选短体线虫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为我国小麦短体线虫种类的快速鉴定以及小麦根部线虫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其他文献
学位
红松(Pinus koraiensis)作为北方珍贵树种,具有多种重要价值。红松生长除受自身遗传因素外,立地质量也是影响红松生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吉林省通化市三棚林场和临江市闹枝林场49~81年大龄人工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形因子对土壤养分影响,筛选了15个立地因子(地形因子:土壤A层厚度、坡向、坡位、坡度和海拔;土壤因子:土壤含水率、容重、pH值、全碳、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
盐碱地由于含盐量高,养分不均衡及施肥不合理导致盐碱地区棉花产量与质量难以提高。科学合理的施肥以及新型肥料的施用是提高利用盐碱地效率的方式之一。研究功能性水溶肥、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和肥料添加剂配施对棉花生长与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盐碱地的改良和促进作物增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田间试验,与农民传统施肥做对比,基于当地施肥和土壤养分含量,研究了不同新型肥料的施用对盐碱土棉花生长变化及土壤理化性质
学位
随着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不断应用,马铃薯的肥料利用得到显著的提高,但仍存在滴灌条件下大水大肥及各时期施肥种类不合理的现象,本试验于2017年和2018年,通过设置四个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氮运移的影响;不同灌水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及硝态氮运移的影响;不同水氮条件下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硝态氮运移的影响;施用不同肥料种类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的影响。为解决生产中水肥利用率低和
学位
利用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研究平台,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水培和大田试验,进一步探讨了高浓度CO2下水稻体内N浓度降低的原因和机理。  应用15N示踪技术,在水培N充足的条件下观测到:FACE处理下水稻N浓度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比对照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8.30、17.19、17.5和24.39%。高浓度CO2显著增加水稻在
学位
我国现阶段设施蔬菜产业主要体现为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中小拱棚及少量玻璃温室的时令及反季节蔬菜生产。栽培面积已发展到210万公顷,成为世界上设施蔬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设施蔬菜产量占世界设施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但设施蔬菜的生产大多在冬春反季节进行,低温弱光抑制了蔬菜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同时,各地设施农业普遍向规模化和单一化栽培发展,追求高产和日益严重的连作障碍现象又促使许多农民试图通过多施肥料
学位
学位
学位
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因其丰富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成为新型农药设计开发的宝贵来源,植物内生真菌所产生的天然产物因具有多元的结构和广泛的活性受到了关注,其中多节孢属真菌(Nodulisporium sp.)秉持了内生真菌的优越性,已被报道了许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  大孔吸附树脂(macroporous resins)是一类比表面积大、成本低、吸附性强、可重复利用的吸附剂,最早应用于环保、
学位
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危害特别严重的两种真菌病害,病原物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这两种病害对水稻的产量以及稻米的品质都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世界的粮食安全。化学防治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近年来由于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防效下降的问题逐渐严重,所以迫切需要筛选新的药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稻瘟病。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