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属渤海国自公元698年建立至公元926年被契丹所灭,经十五代王,历229年。在其存在其间,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发之外积极交聘远在海外的日本,共派使臣前往日本34次,日方也回访13次,对东北亚的和平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日本外还积极向唐朝贡,与新罗、契丹、突厥都保持了强盛的贸易交往,为少数民族打破唐朝的经济封锁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随着渤海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古的新发现,渤海国经济研究今已成为热门,但有关渤海聘日商品产地研究这一课题目前尚无人涉足。渤海聘日商品以皮毛药材等高档物品换回日本的棉纺织品及原料;用这些渤海极缺的纺织品,赏赐辖内诸部首领,巩固其统治;并把纺织原料加工成低级纺织品用于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贸易;再把交换来的商品输出,如此循环,增强了国力,遂成为“海东盛国”。于是渤海也完成了另一历史使命,构建了“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远聘日本,又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由于渤海控制了库页岛及鞑靼海峡,使渤海商船顺洋流而下。日本后来也选择了这条航路赴唐,减少了伤亡。渤海因此成为日本学习大唐的桥梁,而渤海的音乐、诗歌也载入了日本的史册,成为东北亚共同的文化遗产。今东北三省及今朝鲜北部和俄罗斯滨海地区、库页岛、北至勘察加半岛的近海地区及千岛群岛一部,均为渤海故地。除岛屿外的内陆部分均有渤海国交聘日本商品出产。渤海地处东北,山高林密,气候寒冷。这些特定的气候条件,养育了无数珍奇动植物,这些宝贝也就成为了渤海人的物质财产,也可称之为东北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