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民族生活的再现——乌热尔图小说与《额尔古纳河右岸》比较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温克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仅有3.05万。然而,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鄂温克族保留了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宗教信仰和生态意识。在文学领域,出现了杰出的民族作家乌热尔图,其作品享誉国内外,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群中的佼佼者。乌热尔图自始至终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中浸透着这个森林民族儿子对本民族的强烈热爱,对民族遭受现代化冲击的焦虑和对民族生存走向的深刻思考。从一定意义上说,乌热尔图已经成为鄂温克民族的代言人。迟子建小时候长时间地生活在鄂温克族地区,熟悉鄂温克民族生活,创作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正是取材于这个古老的民族,为我们书写了鄂温克民族百年沧桑的历史,将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凝结在日常生活、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中,使得整部小说“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   乌热尔图和迟子建,一位是少数民族作家,一位是汉族作家,一个是男性作家,一个是女性作家。他们在各自的小说世界里展现了鄂温克这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生产活动、伦理观念、宗教信仰和民族心理等等,有着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异曲同工之妙。在文本的建构和民间叙事上,两位作家又各有自己的见解。   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将乌热尔图小说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探讨两者对鄂温克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生态关照等方面描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全面了解鄂温克人的民族生活,深刻理解他们的精神气质、宗教信仰以及如何对待大自然、灾难与死亡等文化心理。同时,本文还将从两位作家所创作的文本出发,比较他们在叙述艺术方面的异同及其原因。通过这种比较研究,进一步看清乌热尔图和迟子建小说创作的风格和特点,比较出不同民族作家,不同性别作家在创作方法、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为多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个案研究范例。   本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从整体上介绍作家乌热尔图和迟子建的小说创作。第二章以两位作家作品反映出的鄂温克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为切入点,比较分析和归纳出鄂温克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第三章从生态文学的角度审视两位作家的作品,比较出同中见异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第四章通过对两位作家关于鄂温克民族的宗教信仰萨满教的文本阐释,了解萨满教信仰在鄂温克民族中的作用。第五章比较乌热尔图小说与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在文本构建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主要探究两者在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并深入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最后是结论部分,通过对两位作家作品所进行的同与异的比较研究而提炼出相应的有意义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缅甸中小学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展开研究。本研究以缅甸教育制度及缅甸汉语教学状况为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法、全球视野比较法和宏观综合分析法,就缅甸和中国的语
在我们社会中,艺术变成了只与客体、不与个人或生活有联系的东西。艺术成了一种专业化的东西,成了那些搞艺术的专家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人的生活不能成为艺术品呢?为什么灯或房子
针对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对驱动器的总体要求,对可能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评述,结合当前在单脉冲超高功率Z箍缩驱动器和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技术方面的研究基础,提出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体现在汉语与越南语之间的语言方面的接触。据史料记载,中越两国最早在语言方面的接触,早在公元二,三世纪就已经开始了。从那时起
Zexel品牌在汽车行业享誉盛名,它的科技成就和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已经持续了70多年.
育龄妇女的死亡情况是反映妇女健康状况和妇女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解我县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提出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的死亡率,本文对2002-2008年我县14~49岁育
动词的体范畴的研究,一直为国际语言学界和中国语言学界所关注。研究汉语的动词“体”的语法范畴是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大部分学者承认汉语中体范畴的存在。很多学者认为,汉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品作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途径和窗口,在加速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传播过程中影视翻译是不可避免,地位也是非常重
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可以从不同方面着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注重并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既是改进缺点和不足、树立良好风气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切入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了解社情民意、衡量为政得失的有效途径。古人十分重视这一点。当然,今天的情况同古代大不相同了,但为政
电话营销系统的发展标志着信息技术及传真通信业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电话营销的核心就是通过电话的方式实现点对点的连接,形成一定业务框架的对接模式,进而有效的扩大营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