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对结冷胶产生菌的培养及产胶特性、复合诱变选育及诱变后所得新菌种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最终获得了黄色色素缺陷型抗药性的突变菌株,从而使结冷胶的产率得到提高。通过对该株结冷胶产生菌的生理生化研究,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少动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一个种。对其培养条件及发酵条件研究后,得到了较适的产结冷胶培养基配方:蔗糖5.0%、豆饼粉0.6%、碳酸钙0.15%、MgSo4 0.08%,pH7.0。最后得出结论,较高的碳源浓度及碳氮比更有利于结冷胶在发酵过程中积累。掌握了这株结冷胶产生菌的培养及发酵产胶的基本条件后,对菌种进行了复合诱变选育。经过UV诱变,用氨苄青霉素平板分离得到突变株,使结冷胶产量提高了 23%;将此突变株再用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处理,利用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双重抗性平板分离,最终得到了双重抗药性的突变菌株,特别是得到了黄色色素缺陷型抗药性的结冷胶产生菌株,使产量提高了 39%。选用抗药性的突变菌株作为放大实验的菌株,进行了工艺放大的研究,经过多级放大,最终在30L发酵罐进行了模拟生产研究,使发酵罐上的产胶率从1.2%提高到1.43%。分别采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 以及 Luedeking-Piret-Like 方程建立了 30L 发酵罐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得出了菌种生长、结冷胶的产生、蔗糖消耗的数学拟合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结冷胶的发酵过程,为发酵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对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时间的结冷胶产品分子量及酰化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结冷胶产品的分子量会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变小,酰化度影响不大。通过单因素和响就面试验获得了黄色素缺陷型的抗药性的结冷胶产生菌株的较佳发酵条件:CaC032g/L、谷氨酸钠0.54g/L、蔗糖浓度40.5g/L、豆饼粉浓度5.05g/L。并利用该模型对产胶进行了预测,其最高值为16.78g/L,比优化前提高了 33%。实验验证最高产胶为16.59g/L,与模型预测值之间较接近,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实验室进行了 5L发酵罐放大实验,得出最终产胶率为16.70 g/L,发酵液粘度10500mPa.s。最后在5L发酵罐上进行了分批高糖发酵工艺的研究,比较了不同糖浓度的发酵方式,最终确定使用7%的蔗糖浓度最好,最终使产胶率提高到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