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糊精的氧化还原可控超分子体系及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395152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β-环糊精/二茂铁主客体识别体系为基础构筑了几类超分子体系,并探讨了该超分子体系的可控性及其应用;另外将β-环糊精作为基本主体单元引入到纳米材料中,得到了兼具纳米材料特性及β-环糊精分子识别能力的杂化材料,并初步研究了该材料的潜在应用。   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水溶性较好的侧链携带二茂铁基的温敏性聚合物,并以循环伏安、核磁、粒径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其与β-CD及β-CD聚合物(poly(β-CD))之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二茂铁聚合物poly(NIPAM/FCN)可与β-CD或poly(β-CD)形成可控超分子体系,并且溶液性能可通过氧化反应来调节。这就为搭建氧化还原刺激响应型超分子结构,设计制备新的智能型软物质奠定了基础。   利用β-环糊精与二茂铁基团之间的主客体识别作用,将β-环糊精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组装于二茂铁修饰的ITO表面上,由于结合了金纳米粒子的促进电子传递的优点及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较之二茂铁修饰的ITO该组装体极大的提高了其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   采用两步法成功的合成了二茂铁功能化的水溶性金纳米粒子。将二茂铁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组装于β-环糊精修饰的AuITO(ITO表面镀一薄层金)表面上。可以通过氧化剂的加入实现可控组装,另外该组装体在构筑重复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利用β-环糊精与二茂铁基团之间的主客体识别作用,将二茂铁功能化金纳米粒子及β-环糊精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组装起来。一系列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组装体具有可控性。   借助种子媒介纳米金属生长法成功地将纳米金直接修饰到ITO表面,得到纳米金修饰电极(AuNP/ITO),并将全-6-硫代β-CD组装到其表面,成功地制备了兼具纳米金的促进电子转移特性及环糊精包合能力的β-CD/AuNP/ITO。利用β-CD/AuNP/ITO检测多巴胺及尿酸,较之AuNP/ITO提高了对多巴胺及尿酸的电化学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且能够排除抗坏血酸的影响。根据竞争包合机理,以二茂铁甲酸为电活性探针,间甲苯甲酸及1-金刚烷甲酸为非电活性模型分子研究β-CD/AuNP/ITO在检测非电活性物质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电极是问甲苯甲酸及1-金刚烷甲酸很灵敏的传感器。   通过配体交换一缩合反应及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β-环糊精功能化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采用FTIR、XPS、TGA及T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另外还以DA、UA为模型分子初步考察了β-环糊精功能化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在电分析化学中的潜在应用,发现该纳米粒子兼具磁性纳米粒子的特性及环糊精的分子识别能力,通过粒子表面β-CD对DA(或UA)的包合,然后外加磁场吸附到电极表面,使得电极表面的分析物浓度增加,引起了氧化峰电流的增大,并且由于磁性Fe3O4纳米粒子提高电子转移速度的原因,使得氧化峰电位负移,进而增强了电化学检测信号。
其他文献
纳米孔技术是一种新颖的单分子检测技术,近年来在DNA测序、单分子化学及蛋白质分析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DNA分析传感技术,是以核酸为分子识别原件,将待检测物的存在转变为光,声,电
2 0 1 3年是十八大召开之后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后的第三年,同时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装备制造业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为建设“装备制造
端粒DNA是位于染色体末端并对染色体具有保护作用的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它由一段双链重复区域和一段单链重复区域构成,人类和哺乳动物的重复序列单元为TTAGGG,这些富含鸟嘌
学位
以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合成了2-[2’-(喹啉-2”)-乙烯基]-8-羟基喹啉(1)2-[2’-(喹啉-4”)-乙烯基-8-羟基喹啉(2)和2-[(2’-氟-4’-溴-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三个新化合
中共衢州市柯城区委党校于2000年10月8日正式成立,党校座落在市区蝴蝶路,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一支较强的教师队伍。柯城区委党校作为柯城区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自成立以来,
手性膦配体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手性膦配体来解决已有配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合成方法的简单和配体的
传感器是一类可以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相关信号的装置,近些年来人们对穿戴式探测的需求要求其具有柔韧、轻质、易集成等特点,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医疗健康,人机交
基于冠醚类主体化合物的主客体化学已发展为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超分子组装作为一种新的化学合成方法倍受关注,它能够有效地合成一些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法一般很难得
近年来,具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仿生超疏水表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已在自清洁、防覆冰、金属防腐、油水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电化学研究中,反应过程和电子转移都发生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中草药黄酮类活性成分分离分析的方法学研究,第二部分为多孔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第三部分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