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电化学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6051990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自1991年发现以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它成为新型储能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由于其中空的管状结构,使得制备填充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成为可能.目前制备填充碳纳米管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但是这些方法或者在操作上麻烦,或者产率低,且分离较困难.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可获得较纯碳纳米管且相对简单的方法,现已经在碳纳米管制备中被广泛应用.该文首次以储氢合金LaNi2为催化剂前驱物,经过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金属Ni填充的碳纳米管.确定的反应条件是,氧化温度:350℃;还原温度:600℃;氢气流量:60cm<3>/min;反应温度:550℃;甲烷流量:92cm<3>/min;高纯氩流量:45cm<3>/min;反应时间:90min.通过XRD、TEM(SEAD)、SEM等测试手段证明填充在碳纳米管的管腔中的金属Ni是fcc结构.并初步探讨了金属Ni填充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认为颗粒尺寸是影响碳纳米管形貌的关键因素,随着催化剂粒度的增大而生成碳纳米纤维;填充碳纳米管是还原生成具有高表面能的Ni纳米簇聚集的结果,填充在碳纳米管内的Ni颗粒的熔点显著下降,Ni在催化生长碳纳米管过程中可能呈液态,这可能导致填充碳纳米管的生成.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容量远远高于石墨材料.而Fe<,2>O<,3>价格便宜、无毒,依据Li<,6>Fe<,2>O<,3>计算最高理论容量可达1000mAhg<-1>,它的电位在1.1V(vs.Li<+>/Li)以下,因此很受关注.该文采用水热法制得了α-Fe<,2>O<,3>纳米晶,讨论了影响α-Fe<,2>O<,3>纳米晶结构、形态的因素,发现反应温度主要影响结晶程度和形态,而晶体助长剂则影响α-Fe<,2>O<,3>纳米晶形态.该文首次研究了纺锤状α-Fe<,2>O<,3>纳米晶脱嵌锂性能,并通过XRD、XPS、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其电化学储锂机理.证明α-Fe<,2>O<,3>在储锂过程中发生了价态变化即Fe<Ⅲ>→Fe<0>.用湿化学法合成出Fe<,2>O<,3>和SnO<,2>填充的碳纳米管,并首次研究了复合材料电化学储锂性能.结果表明Fe<,2>O<,3>填充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较大电流密度下(200mAg<-1>)的电化学容量和循环寿命都高于纯碳纳米管和Fe<,2>O<,3>纳米晶,复合材料兼具Fe<,2>O<,3>的高容量和碳纳米管的优良的循环寿命.通过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方法证明复合材料中Fe<,2>O<,3>和碳纳米管均对容量有贡献.SnO<,2>填充的碳纳米管的循环性能和容量均比纯碳纳米管以及SnO<,2>包覆的碳纳米管好.
其他文献
该论文选题来自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通用科学仪器软件平台系统》(该项目已经通过科技部专家组的课题验收),着重于现代化学仪器通用软件平台的开发与技术研究.通过软件复
论文研究了非水相酶促方法合成可聚合糖乙烯酯及含糖聚合物,用H-NMR,C-NMR,FTIR,MS以及GPC等进行表征.主要包括单糖、二糖、三糖以及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多种新型乙烯酯衍生
本论文简述了含铬废水的来源和危害,以及含铬废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同时,本论文还简述了处理含铬废水的必要性,以及含铬废水处理方法中存在的优劣。
作为多功能材料,金属氧化物被广泛用于催化剂、气敏材料、光敏材料、电子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多种领域.在合成金属氧化物的研究方面,有两个重要领域不能忽略.一是如何制备具
该文的研究工作就主要涉及开发锆胶基质的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的柱填料,并对它们的色谱性能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工作有:1首次将附聚型离子交换树脂的概念引入锆胶基质柱填料,制
该文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医用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抗凝血性能.(1)采用等离子体表面磺酸化技术,以不同组成的SO/O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对医用PVC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该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1、合成泰妥拉唑路线一:以2,6-二氯吡啶为原料,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进行反应,甲氧基取代一个氯离子,经过减压蒸馏得到比较纯净的2-氯-6-甲氧基吡
该文把全息术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相结合,原位、实时地研究了铝合金电极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情况及其"负差数效应",为研究铝合金点蚀机理提供了一种新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表明,L
浊点萃取(CPE)是一种简便、快捷、安全、富集效率高、易与不同的仪器分析技术(原子吸收光谱(AAS)、流动注射(FIA)、毛细管电泳(CE)、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无需使用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