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对BIM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进行着不断地探索。2009年墨菲(Murphy)提出了HBIM(Historic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的概念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天津大学也于2009年开始,在文物建筑测绘领域的应用展开了相应的研究,相继提出了“索引框架模型”的概念和文物信息采集的“结构—类型法”,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工作流程。 本文首先梳理了HBIM的概念,认为HBIM不应视作对图纸、文字报告和照片的补充,应建立“索引框架模型”,作为统领全局的信息索引框架。点云也只是数据来源之一,BIM模型对点云的映射不应该成为HBIM建模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嘉峪关关城木构建筑个案为例,在重新认识和发掘嘉峪关“雄关意象”、“关限华夷”等遗产价值的基础上,将原来的测绘制图CAD平台升级到BIM平台,探索总结了从参数化构件库的建立,勘察设计信息的组织、管理与表达,到成果交付等完整的HBIM工作流程: 1、以Revit为平台,利用“结构—类型法”,应用类型学方法和建构逻辑,建立了满足HBIM需求的嘉峪关关城木构建筑的参数化构件库即Revit族库,优化了建模方法,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并应用该族库,选取梁架节点作为识别性特征,把样本扩大到整个河西地区,对建筑梁架结构体系形制流变做出了类型学年代分期,并结合相关文献与此分期结论,对嘉峪关4座建筑现存木构年代做出了清前期的判定和结论。 2、以文昌阁、柔远楼城台勘察设计文件为数据来源,把勘察设计分成台基地面、墙体装修、梁架油饰和屋面等部分,在Revit中映射为若干阶段(本文称之“伪阶段”),并设置相应的专题,按照专题生成专题图纸。使信息表达的逻辑更加清晰,保证了不同来源信息(图纸、照片、文字表格等)的关联性与一致性,可视化程度更高,提高设计者、审阅者和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唯其如此,才能向施工记录及监理、竣工验收、管理监测等后续环节高效顺畅传递信息,实现HBIM的目标。 3、针对族库、BIM模型、视图(屏幕显示)3种HBIM成果形式,提出了参数化构件管理与类型学分析应用软件的设想,同时尝试对嘉峪关HBIM成果在NavisWorks、DWF Viewer、Autodesk360、Acrobat Extended不同的软件或平台上进行展示和表达,探讨在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阶段下成果的交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