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存贷业务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小。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披露,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净息差从2013年末的2.75%到2018年末已经下降到2.07%,净息差在5年间降低了0.68个百分点。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商业银行想要寻求突破,必须转型升级,调整业务结构。表外业务因其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具有低成本、高收益、易规避资本监管等特点而获得迅速发展。但历史经验表明,表外业务在给银行带来多元化收益的同时也伴随风险与挑战。国内外学者对表外业务是否能够分散银行风险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但尚未形成一致意见。有研究认为表外业务能分散银行风险,如Hassan(1993)、Smith等(2003)、张羽和李黎(2010)等研究表明表外业务的多元化收益有助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另有研究发现表外业务反而增加了银行风险,如De Young等(2001)、Stiroh(2004)、Calmès和Théoret(2010)、周开国和李琳(2011)等研究表明表外业务并未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反而恶化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而且现阶段国内研究文献多集中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对日益成长为我国金融体系第三极的城市商业银行系统研究较少。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134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37.27万亿元,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为13.2%,仅次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之,城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套利的动机较强,风险水平较高。因此,系统的探讨表外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对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和规范业务发展、提升竞争能力,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4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城市商业银行2010年到2019年10年间的最新财务数据,立足中国银保监会1104报表系统中表外业务监测统计口径界定表外业务概念和分类,从表外业务自身收入的波动性和表内外业务风险的交叉传染两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系统的风险分析框架,实证研究检验各类表外业务在当期和在下一期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分析风险传导路径和机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同时,本文还单独探讨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等政策因素对表外业务风险传导趋势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城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的波动性无论是在年度绝对值,还是年度间的变化幅度,都较利息业务收入要大。第二,表外业务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在当期和在下一期,在不同种类表外业务之间,均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城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在当期与经营风险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将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分类来看,担保承诺类表外业务在当期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下一期的经营风险有正向影响,将显著增加其下一期的经营风险;金融资产服务类表外业务在当期与经营风险呈负向相关关系,在下一期呈正向相关关系,将显著减少当期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下一期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金融衍生品类表外业务在当期将显著增加城商行的经营风险,而在下一期对经营风险的影响表现并不显著。第三,2017年以来从严的监管环境和表外业务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的规范完善,特别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实施,对表外业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规范发展表外业务降低了其自身收入的波动性,另一方面也导致表外业务在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的传导上,对经营风险的增加程度有所降低,两方面的共同作用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证明了近年来积极的监管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和总体风险防控十分有效。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一是监管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强化“穿透式”监管,加强表外业务信息披露,合理引导城市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二是城市商业银行要坚守市场定位,夯实传统存贷业务基础,着力优化表外业务结构,切实增强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城市商业银行要注重人才战略,加快引进表外业务管理的专业人才,推动内外部全流程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的建设,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其他文献
当前在国家层面大力提倡构建经济双循环的背景下,经济内循环作为整体的核心,通过深化要素改革激活消费、激活经济动力,推动内循环形成莫比乌斯通道,掀起中国经济增长的高点为经济优化提供动能。由此消费税改革逐步进入公众视野迈入改革的“深水区”,而其中消费税收入的纵向分配问题无疑是改革的关键一环。如何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间科学合理的纵向分配消费税税收收入,不仅直接影响着央地之间的财政收入,也对完善我国消费税改
2020年初政府作出推动成都、重庆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构建金融体系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和机制,增强金融的普惠性。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要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夯实金融业基础,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全方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2020年9月重庆明确了32家担保机构为市首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旨在发挥金融行
M体外诊断试剂公司(以下简称为M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本文以M公司试剂生产基地的现场管理为研究对象,该生产基地自2018年扩建后,原本小范围由管理者督促的现场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同时,M公司面对的市场竞争激烈,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公司的现场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尤为重要。作者整理监管部门对M公司的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失败风险较高的高新技术开发产业,以期望成功后获得高额资本收益的商业投资行为。传统的风险投资研究都是基于信息不对称,采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模型对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本文从连续时间的角度,突破传统研究中静态过程(即多阶段的离散时间模型),对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的博弈关系展开研究,考虑双方共同决策的情形。在此基础上,考虑风险企业的声誉因素,声誉是投资者对风险企
近年来,业绩补偿承诺因有助于充分发挥并购交易的协同效应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并购重组中得到广泛实践。然而随着业绩补偿承诺数量的不断增加,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在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的压力下,承诺方兑现压力飙升,为达到承诺业绩,不惜进行财务舞弊。并购双方签订业绩补偿承诺有两个初衷:一是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减少标的资产溢价,防止并购价格虚高;二是激励承诺方的治理层和管理层完成更高额的业绩。如今业绩补偿承
股权激励的思想萌芽于美国,到了八十年代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股权激励在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我国的股权激励发展历程起步较晚,到2005年才由证监会颁布了对股权激励进行规范的相关法律规则。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进程越来越迅速,许多企业都选择了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形式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在改善公司绩效,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20年初,
目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外部发展环境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我国的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目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这样复杂的现实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不确定性事件冲击对中国短期经济的影响,考察逆周期调节政策在其中的使用。经济中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冲击是引致经济波动产生的主要力量,如何熨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是一国
本文基于随机分析、随机控制理论等数学工具,研究了不完全金融市场中基于粗糙Heston模型的效用无差异定价问题。由于在不完全市场中存在多个等价鞅测度,因此创建一个完全复制的投资组合是不可能的,无法使用传统期权定价方法。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效用最大化思想的效用无差异定价进行期权定价。本文假设金融市场由一种无风险资产、一种服从粗糙Heston模型的股票和一种服从几何布朗运动的不可交易资产组成。针对在初始时
少儿英语培训自90年代初已经进入到我国的培训市场,近年来市场供需双方都推动着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较低的进入壁垒也导致了竞争的激烈程度。本篇论文的研究对象A少儿英语培训学校,成立于2018年9,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经过近2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学员200人,员工10人,已在当地已经建立了良好口碑。近两年来一些大品牌的市场下沉战略,线上品牌的强势推广,以及新的进入者不断涌进,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
民国时期不少地方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金融风潮,有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造成过不小的影响,如上海、天津等地。其实,西南川渝地区发生的金融风潮影响亦不可小觑,然学界对此的研究所涉不多。笔者通过搜集整理相关史料,采用历史、统计分析方法和社会网络理论,拟从重庆申汇投机这一视角,探寻20世纪30年代川渝金融风潮的特征,进而考察申汇投机对川渝金融风潮的影响机制。文章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就论文选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