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染色质可及性分析及StNF-Y基因功能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就产量而言,仅排在水稻和小麦之后。由于马铃薯较浅的根系,其生长极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响应干旱胁迫机制。染色质结构在调控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转录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通常与染色质可及性区域相关。植物转录因子或其它调控蛋白结合的基因组区域,被认为是核小体缺失或者核小体动态改变的区域。ATAC-seq技术已成功运用到植物全基因组水平染色质动态变化检测及关键逆境响应调控元件的挖掘。本研究利用RNA-seq和ATAC-seq技术联合分析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染色质可及性区域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构建了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在鉴定到的关键转录因子中,选择StNF-Y转录因子进一步研究,在马铃薯全基因组水平鉴定StNF-Y转录因子,并对重要转录因子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手段做进一步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RNA-seq和ATAC-seq对马铃薯栽培品种“Desiree”在正常和干旱条件下进行分析。RNA-seq在马铃薯中共鉴定到了418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951个上调,2229个下调。利用ATAC-seq测序技术在马铃薯叶片中共鉴定到了96540个转座酶高敏感位点(THSs),THSs在马铃薯CK和DT样本的基因组元件分布模式相似,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因间区、CDS区、内含子、启动子区、3’UTR和5’UTR。在启动子区、CDS区、内含子和基因间区鉴定到的显著富集的motif结合的转录因子分别是TBP、b HLH、CBF和CDF。2.将RNA-seq和ATAC-seq得到的基因进行联合分析,这些基因分为表达量和可及性不变的基因、表达量不变和可及性增加的基因、表达量上调且可及性不变的基因和可及性增加且表达量上调的基因。染色质可及性增加且表达量上调的基因鉴定到了533个,这些基因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角质、木栓质和蜡质合成”及“亚油酸代谢”等通路,利用显著富集的干旱特异性motif“TTTCCACD”、“ACTATAAGTGA”、“AAAGKCAG”、“GATGTTGACA”和“AACRTGTTTGGT”等构建了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3.在马铃薯基因组中总共鉴定到41个StNF-Y基因(10个StNF-YA、22个StNF-YB和9个StNF-YC)。除此之外,分析了StNF-Y家族基因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基序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在同一进化分支上的StNF-Y显示了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41个StNF-Y基因在马铃薯12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基于RNA-seq数据,24个StNF-Y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不同,12个StNF-Y基因在所有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除此之外,StNF-Y基因响应热、甘露醇和ABA等胁迫因子。q RT-PCR分析进一步表明,StNF-Y基因响应盐、干旱和脱水胁迫且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4.从马铃薯栽培品种“Desiree”中克隆得到了StNF-YC9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759 bp,编码252个氨基酸,受脱水和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tNF-YC9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可能定位于细胞壁。通过构建Ca MV 35S启动子驱动的StNF-YC9基因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获得过表达StNF-YC9基因的马铃薯株系。结果表明,Ox StNF-YC9株系根长显著增加,在ABA和PEG处理下,气孔关闭度程度更大。在短期干旱胁迫条件下,Ox StNF-YC9株系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在长期干旱胁迫条件下,Ox StNF-YC9株系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加。通过VIGS技术,沉默StNF-YC9基因的表达,TRV:C9株系的耐旱性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tNF-YC9正调控马铃薯耐旱性。5.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与StNF-YC9互作的蛋白参与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Y2H点对点结果表明,StNF-YC9分别与StNF-YB19和StNF-YA9互作,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StNF-YC9与StNF-YB19互作。酵母三杂交结果表明,存在一个马铃薯StNF-YC9-B19-A9复合体。通过VIGS技术将StNF-YA9基因沉默,TRV:A9株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离体叶片的失水率增加,在干旱胁迫条件下,TRV:A9株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积累减少,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除此之外,酵母单杂交结果表明,StNF-YA9可以与脯氨酸合成途径的限速酶基因St P5CS及St OSML基因的启动子区结合。综上所述,本研究运用RNA-seq和ATAC-seq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了马铃薯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构建了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调控网络。进一步研究了StNF-Ys基因参与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为提高马铃薯耐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干旱少雨以及养分与降雨的不协调性常常限制着作物的籽粒产量。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玉米成为了该区新的主导作物,优化氮肥施用以满足该地区玉米生长需要的养分是实现可持续增产的重要途径。为阐明氮肥运筹调控玉米(Zea mays L.)籽粒发育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本研究依托2012年设置的玉米氮肥长期定位试验,该定位试验共有四个施氮量(N0:0 kg N hm-2,N
学位
睾丸发育受基因和蛋白表达调控,具有动态性和阶段特异性的特点。睾丸细胞外基质参与精子发生,睾丸发育,血睾屏障和睾丸索的构成等多种生物学活动。因此,研究鉴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山羊睾丸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对其生殖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山羊睾丸细胞外基质的分子生物学认识还非常少。本研究以羔羊期(3月龄),青年羊(6月龄)和性成熟后(12月龄)三个阶段贵州黑山羊睾丸组织为研究对象,整合应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驴养殖作为典型草食畜牧业的代表,得到迅速发展。但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在疫病的出现和繁殖力较低等方面。驴妊娠期长、繁殖率低、生长缓慢等生物特性,已经成为驴产业发展缓慢和驴数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这也是制约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马流产沙门氏菌(Salmonella abortus equi)是副伤寒的病原体,主要与母畜流产、新生儿败血症和多
学位
鸡大肠杆菌病,危害雏鸡健康的一种常见重要传染病。临床上采用头孢噻呋钠防治时易引发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蓄积。前期鸡肝脏损伤药物干预试验研究发现,头孢噻呋钠联合LPS可引发雏鸡明显肝损伤,炭当归多糖的干预效果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前期鸡肝脏损伤药物干预试验所采样本为对象,首先开展基于UPLC-Q/TOF-MS/MS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采用病理组织学辅
学位
覆盖栽培被广泛地应用于西北旱地作物生产,地膜覆盖有效地解决了限制旱区作物生产力提高的“旱寒”问题,但其导致的地膜残留和过度消耗地力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传统的全地面秸秆覆盖在该区应用中,存在土壤降温幅度过大、甚至减产的风险。为此,采用秸秆局部地面覆盖的秸秆带状覆盖方式,可有效协调土壤保墒与降温的矛盾。然而近年来,由温室效应引发的气候暖化成为当今人们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地膜覆盖和秸秆带状覆盖对农田温室气体
学位
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并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土壤风蚀效应显著、水资源短缺严重,亟需构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以提高土壤抗蚀性及节水潜力。农田土壤耕作及水肥管理可改变土壤抗蚀性、水分贮蓄及生产力状况,但前茬作物覆膜免耕抗风蚀及其与水氮互作对后茬作物土壤节水效应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于2019-2020年,在河西绿洲灌区以前茬覆膜玉米免耕(NT)和翻耕(
学位
蓟马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紫花苜蓿产量与营养价值的主要生物胁迫因子。研究不同抗蓟马苜蓿品种响应蓟马为害的生理及分子变化特征,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蓟马的防御机制,可为抗蓟马苜蓿种质创新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G9)、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G3)和高感蓟马苜蓿品种WL363HQ(W3)为试验材料,研究苜蓿苗期蓟马数量(0(CK)、3、5、7、9头/枝条)和为害时间(0 h、48 h、7
学位
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是重要的采后病原真菌,可侵染苹果、甜瓜、番茄等多种果蔬。除了导致采后损失和品质劣变外,T.roseum还会在寄主体内产生毒素,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首先观察T.roseum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在对该病原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选择p H信号通路转录因子PacC和活性氧产生关键酶NADPH氧化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构建Tr PacC、Tr
学位
土壤盐渍化和干旱是世界范围内限制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多数农作物由于生长在优裕的管理条件下,其抗逆性的遗传潜力十分有限。荒漠植物对极端生境良好的适应性使其进化出了独特的抗逆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隶属于蒺藜科(Zygophyllaceae)白刺属(Nitraria L.),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干旱
学位
随着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常发和畜禽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热应激给人类健康和畜禽养殖业带来极大威胁。肝脏损伤是热应激造成机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生脉散(Sheng Mai San,SMS)是中(兽)医益气养阴生脉之代表方剂,对缓解热应激造成的机体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其治疗热应激造成肝脏损伤的报道较少,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生脉散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体内外热应激致大鼠肝脏损伤模型,系统评价了生脉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