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构建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平台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传感器具有专一性强、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等特点,在人类生产及生活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科学家一直探索新原理新技术调控生物敏感膜组成、结构、形貌等开发新型生物传感器。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最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之一。电纺亲水聚合物纳米纤维由于具有酶固定方式简单且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器应用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而以往工作仅研究了亲水聚合物纳米纤维对酶活性的影响,系统的生物纳米装置尚未构建。另外,通过复合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可以提高酶在电纺纤维中的有效固定和物质间迅速的电子传输,已经成为改善生物传感器性能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构建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平台,推进共纺纳米纤维生物传感器的实用化发展进程,并对纳米增强、生物传感及纳米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首次通过一步共纺法实现了葡萄糖氧化酶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复合基底聚乙烯醇/壳聚糖纳米纤维中的固定,构筑了一种优于浇铸膜的生物传感基底,并系统研究了电纺聚乙烯醇/壳聚糖纳米纤维修饰生物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然后,我们创新的将石墨烯氧化物纳米片层复合到电纺聚乙烯醇/壳聚糖纳米纤维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平台。石墨烯在纤维中的复合显著提高了电纺纤维修饰传感器的各项性能,它将传感器灵敏度由3.67μAcm-1mM-1提高至11.98μAcm-1mM-1(3.26倍),检测限由25μM降低至5μM,线性检测范围由25μM-2.5mM拓宽至5μM-3.5mM,同时也明显提高了传感器的测试稳定性和存储稳定性。另外,复合石墨烯后的Nafion/聚乙烯醇/壳聚糖/葡萄糖氧化酶/石墨烯氧化物/Pt电极也呈现良好的重现性和优异的抗干扰性质,并成功实现了对人体血清样品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最后,我们详细探讨了电纺纳米纤维与石墨烯氧化物的协同传感机制,发现电纺纳米纤维与石墨烯氧化物通过协同效应实现了对生物分子的有效检测。这种基于电纺纳米纤维与石墨烯氧化物的新型电纺复合纳米纤维膜可以用于固定其它种类的生物酶,以实现对多种生物分子的电化学检测。
其他文献
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Ethylene-acry late Copolymer EBA)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密封圈、包装薄膜、软管和电缆等。但该材料易燃烧且易熔滴,阻碍了其在电子电器、线缆等一些领域中的应用,因此提高乙烯-丙烯酸酯的阻燃性能及抗熔滴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根据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特点,采用紫外光交联技术和以碳酸钙(CaCO3)和硅树脂在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化学药物治疗是除手术治疗外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大多数化疗药物水溶性差、稳定性差、选择性差、容易被快速清除
随着聚集诱导荧光(AIE)现象的发现和限制分子内旋转(RIR)机理的提出,对AIE分子荧光的调控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数个四苯乙烯(TPE)的衍生物和绿色荧光蛋白(G
临床医学的发展对人体的生化指标的检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必将由治疗医学向预防医学转变。因此,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就变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快速有效地测
随着理论模型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完善,界面扩张流变研究逐渐成为界面膜性质研究的一大热点。界面扩张流变是认识微观界面结构的有效手段,通过界面扩张流变研究界面活性物质在界面
“《我们一起来!》吸引孩子们的,绝不是简单的明星效应,而是那纯粹的运动协作的快乐。这也是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带给孩子们的必需品。”“我由衷地爱上了《我们一起来!》
C-C键的构筑是有机合成化学的永恒主题。与传统活泼官能团反应不同,惰性C-H键活化和直接转化减少了各种试剂和原料的预先官能团化,是高效、原子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理想合成策略。
正如马克思所认为的那样,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从根本上讲不是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而是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在这种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中,技术变革一直在人类自我发展
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Creutz和Taube在混合价化学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后,诸如[M1-桥联配体-M2]结构类型的开壳化合物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关注,这些化合物在分子电子学、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