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主要以书法接受的视角,对《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进行分时期论述,对以《散氏盘》为取法对象的习篆理念作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散氏盘》出土于碑学兴起和发展的清代,它的出土无论于学术研究还是书法研究和创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清代书家根据各自的艺术实践,不断地从《散氏盘》独特的铭文形态中吸取营养,同时也不断赋予其新的书法意义,使得清代篆书逐渐形成独特而丰富的风格和面貌。本文围绕《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过程,旨在探究清代乾嘉及以后各个时期书家接受《散氏盘》的异同,梳理书家接受《散氏盘》的审美理念,以及《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效果对现当代书法的影响。本文将分五章对《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清代学者对《散氏盘》的考证,研究其铭文风格的成因及特殊性表现。第二章主要研究乾嘉至同治时期邓石如、陈寿祺、释达受对《散氏盘》的接受。第三章主要研究光绪时期杨沂孙、吴大澂、吴昌硕对《散氏盘》的接受。第四章主要研究宣统时期汪洵、李瑞清对《散氏盘》的接受。第五章主要研究“碑帖相融”趋势下《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效果对现当代书法产生的影响,进而论证《散氏盘》的接受在书法艺术层面的顺承性。笔者认为,《散氏盘》独特的铭文形态是通过其线条式样和既定的线形组合关系表现出来的。因此,对《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研究,应通过以《散氏盘》为取法对象的书法作品,对其线条式样、线形组合关系、笔法互融等具体表现进行重新分析和思考,深入研究《散氏盘》在清代的接受,以期对清代书法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他文献
我国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程中,始终重视法治意识培养工作。在新版高中政治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对加强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很有必要。首先分析相关理论,对相关概念(包括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进行界定,理清其核心内容和特殊表征。二是进行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解读,寻找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资源,以此为依据进行法治意识培养。三是吸收学界有关理论基础,为
在产业创新发展和新技术革新的大趋势下,区块链技术的作用日渐凸显,成为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必争之地。随之带来的是以区块链为主题的科研文献数量急剧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对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研发中。然而,区块链研究属于新兴领域,具有发展迅速、研究范围宽泛等特点,相关研究领域纷繁复杂,为科研人员从整体上审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追踪领域概念的发展带来一定困难,所以理清区块链的领域体系,把握相关研究脉络对于
画家的艺术创作与时代密不可分,时代的发展不仅影响画家创作的主题,也影响着画家的艺术思维结构、情感表达和绘画语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变化也同样影响着当代工笔人物画,尤其是以当代都市女性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画家对绘画语言、绘画材质、表现方式及表现对象的选择受时代的影响非常明显,这些变化从新世纪以来举办的几届全国美展入选获奖作品可以清
用市场化的方式“改造小农”,将传统小农转变为市场化小农、现代小农,是当代中国实现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的关键,以提升广大农民实现“实质性自由”的“可行能力”。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小农传统的农业大国。数千年盛衰兴亡周期循环的史实表明,小农兴则国家兴,小农衰则国家衰,千千万万小农共同构筑了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国小农仍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当代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山东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推行“一次办好”改革,即“一次办结、群众满意”,这次改革主要突出结果导向,以为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根本遵循,以“办完”、“办好”为目的,倒逼政府各级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一次办好”改革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山东省于2018年6月提出“一次办好”
宋代山水画在形式语言与绘画技法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神追求,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而米芾开创的米氏云山在宋代山水画坛一枝独秀,极具风格化特征。后世许多学米画家,仅仅学米画的形式,往往陷于程式化的窠臼,多流于随意,难成大器,而元代高克恭学习米画成就斐然,于米氏云山之后另辟新径,既能沿承米氏云山的笔墨精髓,表现出江南自然风貌的氤氲气象,同时又兼收董巨、李成之
冯超然是民国时期海派山水画家中的代表性大家,他山水、人物、花鸟三科兼善,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在海上画坛享有“三吴一冯”和“海上四家”的美誉。冯超然坚守文人画传统,山水画师法历代名家,而自立新面貌,最终形成清秀飘逸的典型个人风格。根据对冯超然不同时期山水画创作历程的研究,其秀逸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受他生活的环境与交游的影响,其次是对前人秀逸画风的师承,最后归因于自身对疏淡雅逸的美学追求,
《轻松探源日本民俗》是日本民俗学家樋口清之(1909-1997)的代表性学术著作之一。本书从历史视角出发,对日本礼仪及其起源、传统料理、服饰、丧葬婚嫁等日本民俗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深入挖掘了日本民俗文化的起源。于日本人而言,这是一部追溯本国民俗文化起源的著作;于中国人而言,通过阅读该书不仅可以了解到日本民俗文化的起源,还可以加深人们对于日本民俗文化的认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用本书进行了日译汉翻译
小学生下午放学早、监管人下班晚导致的接送安排问题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三点半难题”。从其形成原因与其影响来看,“三点半难题”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教育与民生领域,而这也是最牵动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那么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难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从政策高度提出解决路径,采用在中小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即课后在校托管服务的形式来解决家长下班与学生放学的时间冲突,这一形式既能够缓和时间错位造成的冲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新中国70年》,记录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领域70年的发展历史。其中第六章第六节详细记录了中国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当前在中国的环境问题上,国际社会还有诸多误解。笔者选取此节进行翻译,结合翻译中的部分关键问题撰写本翻译实践报告。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五章。首先进行了背景以及意义分析,其次分析了原文特点以及目标读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