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犁的家园意识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园是人们内心中永恒的依恋和风景,从古至今家园一直是文人墨客倾心表达的主题之一,作家们以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呈现出心中的家园形象,传达着各自的家园意识。孙犁作为现当代文坛上一位重量级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中就流淌着对家园意识难以割舍的依恋。本文通过对孙犁其人其文的分析,来探讨他是如何表现其家园意识的,又是怎样把自己对家园的满腔深情倾注在作品中以及他的家园意识的形成原因,并探究其家园意识的价值取向,以期对孙犁的家园意识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本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另有绪论和结语相辅。
  绪论详尽阐述了本文相关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价值,并厘清家园意识的概念。
  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孙犁家园意识的四种呈现形式。即乡村记忆下的现实家园,离开故乡参加革命的孙犁创作中却处处都在描写家乡,这时家园意识实指故乡;战争年代家国同构的家园,作为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在抗日战争主流话语下,孙犁自觉将小家和大家结合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家国同构的大家园;诗意栖居的生态家园,孙犁敏锐的察觉到了经济飞速发展中对生态环境和生存空间的破坏,他想要营造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生态家园;神圣安然的精神家园,经历过文革和新时期转型的孙犁,面对一片荒芜、无所依靠的灵魂,只能将目光转向回忆中的故乡和童年时光,从而为自己构筑起一个精神家园。这四者之间既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也有内容上的关联性,本部分将结合其作品详细分析孙犁的家园意识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孙犁家园意识的生成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源于梦魂萦绕的故乡情结。孙犁的作品中到处都有故乡的影子,因为故乡带给他安定的家园感;二是源于风起云涌的抗日战争。残酷的战争让人们颠沛流离、妻离子散,为了保护小家,人们奋勇抗敌来守卫大家,最终守护的是家国同构的大家园;三是源于刻骨铭心的文革遭逢。经历过残酷的政治运动,孙犁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现实家园也是一片荒芜,为了重构“真善美”的精神家园,他只能回到记忆中的农村家园和快活的童年时代;四是源于城乡对峙的灵魂皈依。进城后的孙犁始终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于是他只能将目光转向回忆中的故乡,给自己建筑一个让心灵憩息的神圣的精神家园。
  第三部分主要探究孙犁家园意识的价值取向。孙犁一向以风格独特著称,他的家园意识也体现出了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价值取向。既有对儒道文化的继承,延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对人道主义的坚守,执著于人性美和人情美;孙犁笔下倾心塑造的各类女性形象,体现出了他对一种母性家园的追求;在和鲁迅的家园意识比较中,展现出了平和之美的诉求。
  结语对孙犁的家园意识做总结性概述。
其他文献
文学中乌托邦世界的构建是作家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理想化创造,是人类对于美好世界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汪曾祺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划时代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书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构建一个充满风景美、人情美的理想世界,传递一种难以言说的温情,透露出一种“乌托邦”情结,从而引起了学者和读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入手,以“乌托邦”定义汪曾祺小说中的精神世界和追求,探索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乌托邦”文
学位
扎西达娃是中国优秀的藏族作家,其作品通过对藏地人文景观的书写,表现出作者对民族心理及精神的探索过程,彰显了作家的民族写作立场,形成了民族志式书写模式。作家通过民族书写的窗口,将视野扩展到了对全人类的关注,在对藏族精神文化进行阐释的同时,引起了对全人类精神文明在现代发展中的反思,具有文学人类学的书写维度和研究价值。对民族文化的书写就是一次对民族再发现和再建构的过程。首先,在扎西达娃的创作过程中,他始
学位
《說文解字》在我國語言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從《說文解字》問世之後,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或從意義,或從音韻,或從形體,角度多元,成果豐碩。但從理據角度分析研究《說文解字》的卻很少。因此本文從命名理據角度研究《說文解字》石部字,剖析古人命名事物的規律與特點,以期促進中國語源學的研究。本文大體如下:  緒論部分,主要介紹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歷史和現狀,研究任務和方法,研究對象和
《説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源头,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字典。《尔雅》则是中国最早的训诂学专书,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词书。两部着作历来研究者不绝,并且各自都形成专门的学问,《説文解字》研究发展到清代形成“许学”,《尔雅》研究则形成“雅学”,二者在中国语言学研究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近年来,通过将《尔雅》与《説文解字》加以比较来展开《说文解字》研究的论文开始出现。在相关的研究中,以《説文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学大家,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威塞克斯小说《还乡》(1878)《德伯家的苔丝》(1891)《无名的裘德》(1896)等小说,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威塞克斯世界”,展现了古老的英国宗法制社会在遭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侵蚀后所发生的悲剧性变化。本文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域下重点探讨了“威塞克斯世界”中的地理意象和地理空间以及威塞克斯小说文学地
学位
本文共分四章十一节,以20世纪现代派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和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为例,研究20世纪西方现代派中的“地下室”意象,探究“地下室”意象研究的可行性和其丰厚的内涵价值。  论文第一章分三步对“地下室”这一意象进行探源:首先,通过梳理、分析20世纪前后与“地下室”有关的作品及其意象含义,明确“地下室”是具有一定象征意义,是承载主人公主要活动且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空间意象,且以卡夫卡和品特的作品较为典
学位
论文“先秦诸子说舜研究”是以先秦儒、墨、道、法四家为主要范围,从文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先秦儒、墨、道、法四家如何塑造的舜形象。因此,论文首先要探究舜的原型形象,以之作为先秦儒、墨、道、法四家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如何重塑舜形象的基础。儒家是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进行舜形象的塑造。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因此,儒家舜的形象塑造,是为了“重其言”,亦是
学位
贾平凹作为中国文坛上一位令人瞩目的文学家,其散文和小说创作可谓并驾齐驱。然而,评论界对其散文的研究相较于对其小说的研究则显得过于不足,研究的视角也有待于开拓。本人试图从“现代性”和传统表现形式相结合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贾平凹散文中是如何呈现出“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来抒写中国现代人的感觉和生存,状绘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中民族灵魂的痛楚和蜕变”这一艺术特征的。  贾平凹追求“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
学位
于伶是中国左翼戏剧家的杰出代表。在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于伶以戏剧为武器,积极投身于中国社会革命的洪流中。于伶一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左翼戏剧运动的,然而学术界对于伶戏剧创作与左翼文学思潮的相关话题和史实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力图在全面考察左翼文学思潮对于伶戏剧创作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于伶戏剧创作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之处,论述其戏剧创作的特殊风貌及历史贡献。  论文共四章。第一章,梳理深受左
葛水平是赵树理故乡走出来的当代著名女作家。她最开始从事剧本编写工作,出版过诗集和散文集,直到2004年才开始发表小说。虽然葛水平步入小说创作的时间较晚,但她的小说影响力最大。这意味着当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与小说家身份重叠时,葛水平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与对美的敏锐感受力、想象力相融合,遂形成了她独特的创作风格。借助于这样的认知,认识到葛水平把她的诗人气质和作家的才能都熔铸在作品创作之中,她的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