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经外静脉注入体外自凝的自体血凝块制备豚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动物模型;探讨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后血浆5-HT和组胺的变化。方法 (1) 动物模型的制作与标本留取:30只豚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n=26 PTE组)和对照组(n=4 假手术组);实验组再分为6个亚组:1d组(n=6),2d、5d、7d、14d、21d组(n=4)。PTE组取自体血0.5ml 置于无菌玻璃皿中(室温 20-25℃),静置30分钟自凝后剪成2mm×2mm大小,颈外静脉插管注入8个血凝块,制作PTE动物模型,对照组除用生理盐水代替注入血栓外所有手术过程与PTE组相同。1d组于同侧进行颈动脉插管,于栓塞前及栓塞后0.25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4小时分别留取动脉血及静脉血0.5ml,分离血浆;其余PTE组分别于2d、5d、7d、14d、21d抽取动脉血及静脉血,静推肝素(25u/ml)2ml后放血处死豚鼠,整体取心肺,双肺放入10%甲醛中固定至石蜡包埋。(2) 血浆5-HT及组胺的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血浆中5-HT及组胺的水平。(3) 普通石蜡包埋肺组织切片的病理学检查:HE染色观察血栓的形态,及栓塞部位。 <WP=5>结果 (1) 病理检查结果:制模后1天、2天处死豚鼠,HE染色病理见较大肺动脉(段以上肺动脉)内有混合血栓(无结构的注入血凝块,周围见血小板血栓),栓塞相应区域见出血性肺不张表现(肺不全梗死:肺泡内见含有大量红细胞的水肿液,肺实变但无肺泡结构破坏);5天组镜下见较小肺动脉内血栓形成,未见实变表现;7天后肺动脉内未见血栓,未见肺结构破坏表现。(2) 血浆5-HT及组胺的测定结果:肺栓塞前及栓塞后各时间段静脉血中5-HT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图4);动脉血浆5-HT于栓塞后30分钟达高峰,从51±37ng/ml升至152±41.8ng/ml(p<0.01,图2),60分钟开始下降,24小时已降至基线水平,至21d 无明显变化。动脉及静脉血浆(同时间点)组胺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于15分钟达到高峰(p<0.01),2小时后开始下降(p<0.01),2-5天呈轻度升高趋势,5 d 后降至基线水平。结论(1) 颈外静脉注入体外自凝的自体血凝块可成功建立豚鼠肺血栓栓塞症模型。(2) 健康动物,单次注入血凝块制备肺血栓栓塞症模型,肺栓塞后24-48小时肺脏病理上常可见出血性肺不张(肺不全梗死,无肺泡结构破坏),由于肺脏有多重血液供应,一般无肺梗死发生;5-7天血栓多完全自溶,未见肺间质纤维化等肺结构破坏表现。(3)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后动脉血5-HT在1小时内呈明显升高趋势,而静脉血5-HT仅在30分钟时轻度升高。动、静脉血组胺浓度于栓塞后15分钟达到高峰,2-5天呈轻度升高趋势,5d后降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