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大鼠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采用局部微波辐射治疗,通过对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等方法,分析、研究微波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内GAP-43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微波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早期应用微波改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症状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制成右侧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每组32只,每组又各分为3d、7d、14d、28d四个时间段,每组各8只。治疗组于造模24h后取俯卧,双腿伸直位固定于实验台上,采用国产TJSM-92微波治疗仪的圆柱形辐射器距右大腿后部正中部3cm辐射治疗,输出频率2450MHz,波长12.24cm,输出功率为6w,6min/次,5次/周,休息2天,直到取材的前一天。对照组于治疗组治疗同时逐一在微波仪旁固定于实验台,进行6min空白对照。于相应时间行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测定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GAP-43蛋白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数。所有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对照组有5只大鼠出现小片的足跟或足趾溃疡,1只大鼠发生自残,治疗组无足趾溃疡发生。2.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微波治疗组SFI指数在术后14d即出现明显升高(-49.47±2.30),对照组则在术后21d才开始明显升高(-41.24±2.31),并且术后14d、21d、28d治疗组SF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后各组大鼠患侧腰髓横切片上可见GAP-43免疫阳性产物,以背角胶状质和腹角处最明显,白质染色淡。脊髓GAP-43阳性细胞表现为多角形、三角形及椭圆形,主要见于神经元、再生的雪旺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等,且着色深。微波治疗组损伤后3d GAP-43免疫反应增强,7d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42.75±1.69),14d时稍减弱(36.50±1.29 )但仍高于对照组,28d时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免疫反应着色变浅。对照组在损伤后14d GAP-43阳性神经元数量达高峰(32.25±2.21 ),28d时表达减弱。微波治疗组脊髓内GAP-43免疫阳性细胞数在术后3d、7d、14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早期应用微波辐射治疗有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作用。其机制包括:1.微波可增加损伤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氧,加快代谢,促进水肿吸收、代谢废物、炎症产物及致痛物质排除。2.微波能修复组织损伤,加速组织再生。3.微波能增加GAP-43早期表达,并使其表达量长时间维持在高水平,从而诱导、刺激和调节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提高损伤神经再生和修复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