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防治作用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PDA培养及田间灌根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孢子结构及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进而研究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初步探索鼠李糖脂的对西瓜枯萎病菌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用浓度分别为0.5g/L、1.0g/L、2.0g/L、5.0g/L的鼠李糖脂PDA培养基培养西瓜专化型枯萎病病菌,其中不含鼠李糖脂的PDA培养基作为对照,结果发现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的萌发均表现出的抑制作用,鼠李糖脂为0.5g/L时即可明显抑制西瓜枯萎病病菌生长,鼠李糖脂浓度的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明显,当浓度达到5.0g/L时几乎是完全地抑制了菌丝的生长。相对应时期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数量发现,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数量也越来越少。2鼠李糖脂田间灌根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分别用0.5g/L、1.0g/L、2.0g/L、5.0g/L的鼠李糖脂溶液灌根,等量清水灌根作为对照。结果发现,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延缓作用,当鼠李糖脂浓度为0.5g/L时,发病初期的发病率与对照即呈现出显著差异,并且鼠李糖脂浓度越高,发病率就越低,但是鼠李糖脂浓度过高对西瓜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因素考虑,鼠李糖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最佳浓度为1.0g/L。3鼠李糖脂对西瓜枯萎病菌孢子结构的影响分别用0.1g/L和0.5g/L的鼠李糖脂溶液处理西瓜转化型枯萎病菌的孢子悬浮液,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发现,鼠李糖脂对孢子的表面结构变化不大,但是鼠李糖脂对孢子的内部结构影响比较明显,并有泡化现象出现,并且鼠李糖脂浓度越高,孢子内部的结构的泡化现象越明显。4鼠李糖脂对植株体内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中证明了鼠李糖脂能够在温室环境下通过诱导植物抗性反应来防御西瓜幼苗枯萎病。通过对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测定,表明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处理48h以后两种酶的活性均有显著的增加。我们发现在叶喷鼠李糖脂4天后,离体植株真叶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的活性都呈现出一致的升高,尤其在鼠李糖脂浓度为1.0g/L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高63.04%和49.95%,这也说明鼠李糖脂能够有效引发西瓜的抗性反应来抵抗真菌的侵染。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推进,要求学生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文分别从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策略三方面对如何从本质上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简单探析,以期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对这门学科充满好奇,也正是打基础的阶段.适量、适当的作业可以起到良好的复习和巩固作用.文章通过调查和不断反思,总结出布置小学英语作业的一些有利方法,
<正> 作为一个学者,田本相先生原是以曹禺研究的卓著成就而闻名学界的,但最近几年来,他却一再“触电”(在文化圈里,许多人都把行外人涉足电影、电视界称之为“触电”),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不少关于电视的理论,批评文字,
用生活化的理念,打造精彩的英语课堂.PEP教材中《My teachers》一单元中,本课时的主题是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句型、词汇,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深挖
自1982年6月,首都一些新闻单位首次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受众进行调查以来,我国对新闻传播受众的科学实证研究已经搞了10年。时至今日,很有必要对我国10年受众调查所取
去年,我有幸在区语文教研员老师的指导下上了一次六年级语文的区级研究课.一年过去了,那次磨课的经历至今还清晰地映在脑海之中.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有重要影响的作家,本文从散文化的行文风格,独特的述事方式方面对其平淡闲适,自然乐观的风格作一浅析.
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学生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作用.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
<正>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专用词彚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竞争的产物。面对电子传播媒介“快”的优势,报界提出以报道的“深度”来抗衡,即不仅报道事态发展的最新动向,而且要报道、分析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深度报道一度也成了报界新闻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西
Transcription factor Rel/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 has been the focus of many studies since its discovery in 1986. Different homologs of Rel/NF-κB have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