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蒸馏过程中的微尺度输运机理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薄膜蒸馏的研究围绕蒸馏膜的改进、薄膜蒸馏实验条件和模块参数的优化展开。气隙式薄膜蒸馏(AGMD)高热效率和易改进的优点使其在薄膜蒸馏技术中成为重要的分支。AGMD的输运过程由蒸馏膜两侧的温差及其内部的传质系数确定。传质系数是薄膜蒸馏过程中最基础的研究。微尺度上蒸馏膜优化和改进引起的输运机理以及传质系数的变化需要再进一步解释。蒸馏膜两侧的温差是传质驱动力,如何从AGMD模块结构上对其进行系统的优化也值得进一步确定。此外多组分气体扩散过程中各分子之间的微尺度相互作用和扩散机理也非常重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AGMD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微尺度输运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当分子在微尺度的膜孔中扩散时,微尺度范围的Knudsen扩散、分子扩散和过渡扩散机制被用于描述传质过程。为了方便计算,根据出现在膜孔内的微尺度输运机理,对蒸馏膜的传质系数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通过改变料液温度、冷却液温度、料液流量、料液浓度、气隙宽度和膜孔大小进行实验验证,提出了传质系数在常用AGMD运行温度范围内是定值的结论,提供了一种新的传质系数简便估算方法。
  通过分析微尺度输运机理发现,孔隙率高的蒸馏膜因可以为分子提供更多的扩散通道而增加传质系数,且蒸馏膜表层纤维的微尺度排布影响料液微观流动进而改变传质过程。为提高蒸馏膜的传质系数,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溶液制备成具有无纺结构和类平行结构的高孔隙率纤维膜。引入微尺度的共型镀膜方法-引发式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将亲水聚丙烯腈膜转化为疏水聚丙烯腈膜并应用于AGMD,扩大了蒸馏膜的可选择范围。微尺度纤维排布与进料流向的结合可将AGMD的产水通量提高约7%。
  输运机理表明孔径大的蒸馏膜因可以减小分子碰撞频率而减小传质阻力,但是蒸馏膜孔径增大会导致膜润湿现象。单一结构蒸馏膜无法满足孔隙率、孔径和传质阻力的最优结合。为了减小传质阻力,增加膜内的传质系数,同时保证蒸馏膜的高疏水性,在大孔径纤维膜支撑层的表面纺制小孔径纤维膜制备复合膜。理论计算和AGMD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表层参数对传质系数和输运过程影响很小。复合膜在保证其不被润湿的同时,可以增加膜内的传质系数,强化输运过程。
  膜结构的改变引发了膜内毛细冷凝现象,为探究毛细冷凝现象发生后的传质机理,以商业聚四氟乙烯膜和静电纺丝纤维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现象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AGMD过程发生膜内毛细冷凝现象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毛细冷凝可以在蒸馏膜内发生,但并不终止AGMD过程,而是减小了传质驱动力和产水通量,膜孔内传质过程可以达到动态平衡。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在传质系数-温度曲线图中,传质系数值的大幅度减小表明蒸馏膜内发生了毛细冷凝现象。
  为了增加产水通量,同时避免蒸馏膜内发生毛细冷凝现象,需要对气隙参数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在气隙中填充填料来研究气隙有效导热系数对AGMD产水通量和热效率的影响,明确气隙参数对AGMD输运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GMD中的输运过程很大程度上受有效导热系数影响,而气隙有效导热系数由气隙孔隙率和填料导热系数决定。气隙有效导热系数的增加会增加膜两侧的温差,当跨膜温差占料液与冷却液温差的比值为1.5%-4.5%时热效率达到最优,产水通量随气隙有效导热系数增加持续增加。
  采用AGMD技术对含多种挥发性组分的热镀锌废酸进行了资源化处理,详细分析了过程中HCl分子和H2O分子在蒸馏膜中的相互作用和输运机理。结果表明料液温度的升高会提高AGMD的产水通量。料液中HCl的浓度增加会明显增加产水中的HCl浓度。FeCl2的存在会显著增加HCl的活度、减小H2O的活度,增加产水中的HCl浓度。HCl分子和H2O分子在微尺度膜孔内的扩散相互促进并遵从Maxwell-Stefan关系式。
其他文献
本研究探讨了蒙古国与其亚洲45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便利化与出口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选择了 2001年-2017年期间蒙古及其伙伴国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为了评估贸易便利化与出口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主成分析(PCA)和因素分析(FA)利用不同变量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即成本、通关效率、运输和时间指标,另外还包括其他变量:如入海、共同边界、关税、经济规模和人口。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贸易便利化对蒙古国
学位
高分子合成方法学的不断发展,为科学研究以及实际应用搭建了坚实基础。而目前对合成高分子中序列结构的调控尚缺乏深入研究,因此发展调控聚合物序列结构的新方法,揭示序列结构与性能间构效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在活性阴离子聚合中只能共聚合而不能自聚合,通过调整其取代基电子效应,加入极性调节剂,可向聚合物中“定性、定量、定位”地引入功能性基团。深入揭示活性
学位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渗透,制造业领域将迎来一场智能化革命,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应对新工业革命和智能制造的发展战略。我国也迎来新工业革命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由此提出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进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目标。因此,研究智能制造这一主导新工业革命发展的新型制造模
学位
氢氧根交换膜燃料电池(Hydroxide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HEMFCs)近几年备受关注。然而,阳极碱性氢氧化反应(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HOR)速率缓慢,需要使用大量的铂基电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制约了HEMFCs的发展。研究高性能、低成本的碱性HOR电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论文围绕部分和完全替代铂,研究了四种碱性H
学位
静电纺纤维膜由于具备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和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可以克服传统聚烯烃隔膜在孔隙率、电解液润湿性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不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但静电纺纤维膜是由随机取向的聚合物纤维简单堆叠而成,它的力学性能主要依赖于纤维之间有限的粘结作用,因而较之熔融挤出、拉伸而成的商业聚烯烃隔膜其力学性能较低,难以满足隔膜卷绕和电池组装过程中对隔膜拉伸强度的要求。因而,有必要通过对
学位
二氧化碳(CO2)向高附加值化学品,尤其是高碳烃类物质的催化转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实验上二氧化碳制烃类反应主要采用铁基催化剂,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组成结构及反应机理尚不明确。理论计算研究在阐明催化剂活性中心组成、结构以及反应机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铁基催化剂不同活性铁物种上二氧化碳加氢的反应机理,阐明二氧化碳和氢气吸附活化的活性中心结构及其与吸附物种间
学位
学位
近年来,纳米多孔金属因具备独特的多孔结构和催化性能,成为了纳米材料及多相催化领域引人关注的研究对象。与传统纳米金属粒子相比,纳米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简单,不需额外配体或添加剂,从而避免了其它有机物或离子在纳米材料表面的残留。纳米多孔金属材料自身具有稳定的特殊三维孔道结构,易于回收利用。此外,纳米多孔金属材料表层上存在着大量低配位原子,这些低配位原子使得纳米多孔金属催化剂比传统纳米金属粒子催化剂具有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