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涂尔干道德教育研究日渐增多,研究也逐渐从简单解读走向深入剖析,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重其思想的当代意义。在此研究背景下,本论文着重于个体与社会关系视角来解读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并结合解读论述其在当代国际和我国的实际意义。鉴于此,本论文将从以下三部分着手:第一部分,对比各种解决现代道德危机的方案,突出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本文通过现代性道德理论(目的论、义务论、美德论、后现代主义论)与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关于个体与社会关系观点对比,突出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时代背景、对社会与道德关系、对社会与个体关系以及道德教育方式上的深刻且独特认识。这些独特性为:是为解决特定国家道德危机问题的道德教育体系,具有针对性;为虚无主义与相对主义的道德教育困境提供坚定社会标准;认为完整个体包含社会性,这有助于抑制个体主义思想泛滥;在道德教育方面虽论述不多,但是作为第一个提出道德教育的社会道德学家,其为后来道德教育做铺垫的意义不言而喻。第二部分,从个体与社会角度深入解读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作为一位社会学家,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以社会为基本立场,因此他在研究道德教育时侧重其社会功能,并以社会学研究方法贯穿其中。涂尔干认为道德本质是客观的,道德来源于社会,社会具有不同于且高于个体的新特点。基于此认识基础,涂尔干以社会为基础提出其三大核心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以及自主精神。提出核心要素后,涂尔干站在社会学立场进一步论述培养纪律精神以及牺牲精神的方式,其中学校纪律、教师权威、惩罚、学校环境以及自然学科教学等学校资源在道德培养过程中有着独特价值。然而作为一名道德学家,涂尔干并不完全站在社会立场上考虑道德教育问题,其还从个体自由与社会规范关系、个体心理特性的道德价值方面关注个体立场。总结涂尔干关于社会与个体关系论述,再结合第一部分提到的现代性道德危机问题,本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在当代的意义,这三个意义分别是对当代道德价值迷失、自私自利思想以及道德教育研究的启示、抨击与推动。第三部分,结合当代我国道德教育迷离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中的现状,阐述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的意义。当代,我国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个体道德多元化与国家道德主导化之间的双重张力之中。因此,当国人在道德践行时,不得不在以上两种思潮中徘徊,如何抉择成了道德实践的难题。针对我国存在的道德问题,笔者认为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具有三方面的启示:明确纪律在道德教育中必要性、道德教育核心应是社会责任的培养以及道德教育需要自主能力作为其根本。最后,涂尔干道德教育思想作为20世纪初期的思想,其在解决我国道德教育问题时是存在一定局限性,包括过于重视道德理性忽视道德情感、重社会权威轻视个体自主性以及重道德社会功能忽视个体功能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孕妇单纯由于经济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明显减少,但是钙营养却显著缺乏。孕妇孕期钙摄入不足,可致母体骨量减少甚至妊娠期骨质疏松等,可能会影响女性绝经前
英语话剧表演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同时,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行之
初中英语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而阅读恰恰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在中考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分越来越大。显而易见英语阅
源自《圣经》的词语大都有丰富的背景,而且与其引申义密切相关。下面就那些有丰富背景的词语的类型和形义变化特征做一下扼要的分析。1.源于专有名词的词语1)泛化的专名,即已转化为
针对概率统计中的半参数广义线性模型(SGLMS),利用了正交空间、核函数、正交计算方法及独立随机分布的概念和性质,研究了广义线性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估计问题,给出了回归参数的
当全球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时候,国内车市却持续升温,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良好,国家推行的一系列鼓励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得力,比如在汽车方面减征车辆购置税、
在企业并购中,文化整合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最棘手的问题。根据并购双方企业文化的变化程度及并购方获得的企业控制权的深度,企业文化整合模式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影响并购企业
刑法中错误属于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一般归入犯罪主观特征中加以阐释。本文对行为性质错误从概念界定、错误成因、主观因素以及行为性质错误归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自己
研究BP神经网络的数学理论,详细分析几种流行的BP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优缺点。针对一般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陷,受Fletcher-Reeves线性搜索方法的指引,提出
刑事执法中关于奸淫幼女罪的成立是否要求行为人对被害人属于“幼女”须是“明知” ,在我国刑法界长期争论不下。本文借鉴国外的刑事立法例及司法判例的成熟做法 ,提出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