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和气象数据的出租车时空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刘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983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认知中,以降雨或降雪形式出现的降水通常会对城市交通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现如今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常用来分析或评估交通的运行状况。因此在本研究中,将采用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对不同降水条件下的出租车运行时空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兰州市2021年的部分出租车轨迹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并进行相应的出租车运行速度和载卸客点数据的提取。其次,对出租车不同时段的平均速度进行统计并可视化,得到出租车在兰州市不同区域一周各时段的平均速度变化,并选取大雨天、中雨天、小雨天和正常天的出租车数据,对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出租车平均运行速度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城市部分路段的拥堵等级,将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作为时间变量,从早晚高峰和非高峰等不同时间段建立天气因素和路段平均速度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和岭回归模型,分析每个因素对路段平均速度的影响程度。模型结果表明,相对其他指标而言,是否为工作日对出租车的运行速度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相对其他因素而言影响系数极小,可以断定对于出租车运行速度几乎没有影响。风力的影响系数较小,但也有轻微影响。第三,分别对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出行时间、不同降雨条件下出行时长的占比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在前期基础上建立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基于时间变化的扩展转换对数正态分布模型(ESLN),以此来拟合每条路段在不同时段的路段行程时间,并采用缓冲指数BI和缓冲指数变化率BIVR进行路段行程时间的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不同降雨等级的城市道路出行时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且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强降雨会导致出租车路段行车时间可靠性增强,其增强效果会随着降雨量的提高而增强;城市支路降雨对出租车路段行程时间的可靠性略有降低。最后分不同时段和不同天气对出租车载卸客点数据进行统计并可视化分析;提取上下车点的数据,对不同角度的载卸客点数据运用Gscan算法和核密度分析方法进行热点区域可视化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推荐搭载热点区域并对不同的出行行为推荐热点区域。结果表明,平峰时段出行热点区域主要为西站、西站什字、兰州二院和兰州站等附近区域,居民出行区域主要为医院、交通枢纽地、交通换乘站点等区域;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在大雨天和中雨天时热点区域还包含陈官营、西关、省政府和焦家湾等区域,在这些区域居民出行主要是上班、上学;在小雨天和正常天时上下客热点区域比较相似且分散均匀,但小雨天陈官营和焦家湾的上下客热点密度要更多,司机可以考虑降雨天气时在高峰时段前往该区域寻客。
其他文献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铁路运输凭借其大运能及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快捷、经济、安全、绿色环保的凸出优势,在煤炭、钢铁等能源性物资的运输与旅客运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和泛亚铁路通道规划良好背景下,云南省大力投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铁路运输网络,推动云南省经济快速增长,增进铁路运输与经济间的联系,促成铁路运输与云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与东南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客货分线运行已逐步覆盖全国铁路路网范围,既有线货运能力得到加强,货运量大幅增加,同时客户对铁路货运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空车作为货物运输的载运工具,及时送达空车需求站是货运服务得到保障的首要前提。但空车调配受许多因素影响,制定高效合理的空车调配方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围绕空车调配优化模型,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综合运
随着我国高寒、高海拔地区铁路和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寒区隧道工程的数量也逐渐增多。长期以来,寒区隧道工程冻害一直是冻土工程领域内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气候变暖对寒区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及可靠性造成了显著影响,研究不同升温条件下隧道可靠性的变化规律及特点,对寒区隧道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青藏高原寒区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IPCC
由特定波长的光触发的癌症精准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光控释药型纳米系统、光热治疗以及光动力治疗。在光控释药型纳米系统中,光敏感分子主要为紫外光触发,其波长较短、渗透性差以及对组织易造成光损伤。菁染料具有近红外吸收和高摩尔消光系数,可作为光热制剂。在基于菁染料的光热治疗纳米系统中,菁染料的光稳定性差、光热转换效率低以及无机纳米载体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差,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因此,设计具有高性能的光
植物根际代谢介导了多种地下生态过程,特别是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微生物代谢和养分循环。然而,目前关于毛乌素沙地适生物种的根际代谢及其介导的种间地下相互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生态承载力较为脆弱的毛乌素沙地,以樟子松为代表的毛乌素沙地不同适生物种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调查,研究了不同适生物种根际代谢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调节和影响;进而针对不同造林年限的樟子松人工林,分析了微生物代谢的养分限制
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具有人类智能,对脑的研究和模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依托生物医学技术呈现大脑的神经活动状态,通过脑机智能技术解码大脑意识形态,让机器理解、拥有人类意识,是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当前,“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2021年科技部在科技创新2030项目申报指南中从多方面阐释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重要与迫切性。人脑对于同类视觉刺激有着
大埋深厚煤层高强度回采扰动范围广,覆岩结构形态对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具有显著影响,特定条件下回采巷道矿压显现剧烈、隅角瓦斯浓度大,安全隐患增加,给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系统研究大尺度开采空间覆岩结构演化对应力传递的影响机制,通过对采场侧向覆岩结构有控改造,切顶卸压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和垮落岩块压实封堵控制隅角瓦斯浓度,对保障大埋深厚煤层矿井巷道围岩控制和瓦斯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
研究背景和意义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导致各年龄段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NoVs感染造成了全球巨大的的经济损失,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发一种有效的NoVs疫苗或抗病毒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NoVs性胃肠炎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自发现NoVs以来,由于缺乏成熟的细胞培养系统,亦无合适的小动物感染模型,导致对NoV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目前尚缺乏针对NoVs胃肠炎的有效
三维模型虚拟表示真实世界物体的形状外貌,用户能够通过多视角观察其外观获取全面准确的认知。而知识抽取主要以文本为主,更具表现力的非文本资源很难用自然语言描述,构建易用的三维模型知识库仍然十分困难。三维模型低层特征提取、高级语义标注支持描述语料的抽取,但以知识的形式组织三维模型视觉信息的描述语料、代表观察视图及显著区域曲面等抽象表达为一体的研究仍有所欠缺。观察三维模型的视角无限,如何选择少量且尽可能代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化工类企业迅速崛起,直接服务于工业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危险品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这给危险品运输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危险品的特性,危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危险品运输市场主要以道路运输为主,驾驶员作为驾驶过程中的决策者和操作者,在驾驶过程中对客观环境中的潜在风险产生认知错误时,会导致驾驶员采取错误的驾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