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投资人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发源于美国的新型融资产品,由于其本身具有诸多优点,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也于2005年展开了资产证券化实践。在资产证券化的运行过程中,投资人面临着破产隔离、信息披露等特殊风险,相应地需要对保护投资人利益的法律制度作出特殊规定。本文中主要探讨了资产证券化中投资人利益保护的有关法律问题。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涵义、交易流程,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资产证券化投资人所面临的诸多风险,并将本文论述的重点落在破产隔离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上。第二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保护资产证券化投资人利益的法理基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保护资产证券化投资人利益的具体法律制度——破产隔离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与这两项制度有关的国际先进立法经验。破产隔离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SPV的构建和真实出售。SPV通常采用信托或公司的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在构建时都要围绕破产隔离的核心,并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经营业务及债务的限制、独立董事的设置、防止实质合并保证独立性、受益人会议制度和监察人制度的建立和政府信用的支撑。真实出售是美国法中的概念,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中也形成一套认定真实出售的标准:追索权标准、赎回权标准、剩余索取权标准、定价机制、应收款账户的控制管理权标准。此外,资产证券化后进国家或地区,如泰国和台湾地区也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判断真实出售的一套标准.只有在上述两个要求都得到满足时,破产风险才能被很好的隔离,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信息披露制度并不是资产证券化中特有的,但资产证券化对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资产证券化立法在信息披露方面都呈现出适应资产证券化的趋势,《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于银行参与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提出了特殊的信息披露要求。第三章分析并评价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现有立法在保护投资人方面的现状,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其中可取之处在于在我国SPV中已经引进了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会议制度,而且信息披露制度也呈现适应资产证券化的迹象;不足之处在于,立法效力偏低且较为分散,信托型SPV隔离破产风险能力不足,缺乏建立公司型SPV的法律基础和判断资产转移是否构成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针对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针对上述不足,借鉴国际先进立法经验,提出下列建议:建立一套系统的、综合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规定增强信托型SPV破产隔离能力、建立公司型SPV的法律制度;制定真实出售的法律标准,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为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投资人利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从节能环保集成房屋发展的历史、特点入手,简要介绍了新型结构板材在节能环保集成房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集成房屋中新型结构板材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集成房屋的发展方向。
几项回顾性研究提出证据表明膀胱癌能够通过检测尿液中肿瘤细胞DNA而被诊断出。本研究通过一个前瞻性的盲法试验检验尿液DNA检测是否能取代膀胱镜检在肉眼血尿的初始评估中的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剧增、资源分配不公和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产生。由此产生的“新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突出
随着船用摄像稳定平台的广泛应用,对摄像图像的稳定要求日益提高,图像不稳定的实质是摄像系统的光轴与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包括摄像目标运动、平台载体运
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原生态民歌植根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各个民族
随着网络攻击和破坏行为的日益普遍和攻击工具的多样化,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已经不能满足网络发展的实际需求。一种新型的、能实现网络主动防御的系统——基于攻击树的入侵检
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性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我国企业也开始“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F
我国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均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公司享有归入权,即公司可以将特定主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大股东)从事特定行为(违反忠实义务的行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类企业生存环境的复杂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而对工程类企业在其各业务环节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企业物流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本文的写作缘起于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规则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相关规则在实践中的不适应性。违约救济是货物买卖法的重心所在,它对守约方权利的维护和买卖交易的完成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