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输出视野下的林语堂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guofengd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输出是与文化拿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以一种自觉主动的态度宣传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研究林语堂的文化输出工作对于考察20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当今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怎样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林语堂的文化输出工作,对其文化输出工作做历史还原分析的同时,考察其文化输出的内容与模式,分析其在文化输出工作时体现的特殊性、对输出策略的选择,最终指向他文化输出的目的。这种目的性使得他的文化立场跨越了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观念的限制,为中国文化特别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参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示范意义。 本文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通过对林语堂前后时期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文化立场的嬗变,以及产生这种嬗变的原因。 第一章主要通过对林语堂整体创作的宏观把握与分析,梳理出其文化输出工作的内容与模式。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典籍的汉译英工作、英语演讲和直接进行英文随笔与小说的创作共同构成了林语堂进行文化输出的模式,伴随着这些模式输出的是他笔下直接或间接宣讲的中国文化。 第二章主要围绕其文化输出的目的来展开。文化的致用性是其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前提与基础。林语堂在向外国人输出中国文化时,并没有机械的把中国文化全盘输出,而是在输出之前进行了过滤和选择,他输出的是经过他的思考后重新排列整理的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林语堂笔下经过了选择与重组,他在表现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的同时,也以一种现代科学的眼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与改造,尝试着建构一种东西融合的世界文化。林语堂世界文化的建构是由“中西文化比较”与“中西文化互补”两个层面完成的。 第三章在对林语堂的文化输出“策略”进行评价的同时,分析其文化输出的当下意义,即林语堂的文化输出之路逆西学东渐之时代主潮,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超越性和前瞻性,而且为当下全球化语境中中国传统文化怎样参与世界文化对话、摆脱文化“失语症”、“发现东方”提供了示范与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中唐是唐代的重要转折时期,作为创作主体的文人乃至整个社会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中唐文人处在特有的政治、社会背景下,为了仕途而致力于科举与入幕,周旋于文人集团之间,经历
研究来自法国两个不同饲养环境的silurus(Silurus glanis)鱼的风味,对于熟鱼肉进行感官鉴评.通过流体萃取物的风味特征对其进行风味评价.比较了两种收集方法.两种养殖条件对
针对化学链燃烧中金属载氧体表面积碳现象影响其活性的问题,本研究借助小型流化床实验台,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温度(650、750、850和950℃)及反应气氛(CH4和CO+H2)下,机械混合法
期刊
@@
本文将从语言类型学和认知研究的角度,对斯瓦德什(W.Swadesh)的《二百词词表》中跟“身体”有关的8个核心词(“背 back”、“胸 breast”、“肠 gut”、“腹 belly”、“腿 le
以38 kW 4缸双作用斜盘式太阳能斯特林发动机为例,构建了其实体结构模型,针对气缸系统内部工质与活塞组件振源,应用Fluent软件对发动机气缸内工质的三维流动特性及脉动参数的
期刊
@@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青春已经成为一个贯穿始终,长盛不衰的主题,多姿的“青春”在每一代人的笔端被不断诠释。伴随着青年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青年群体的壮大,青年在社会历史中
本研究以不同粒径的煤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休止角测定仪和Jenike剪切实验装置对休止角、压缩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等表征煤粉流动性的一些参数进行了测量.煤粉粒径与其流动
期刊
@@
初步探讨喷射制冷与冷梁技术的联合应用的效果,利用主动式冷梁技术的高温水侧供冷特性,来提高喷射循环过程的蒸发温度,实现喷射制冷系统整体能效的提高。以R141b作为制冷工质
期刊
@@
针对细微颗粒粉尘的治理问题,设计出模拟湿式除尘系统的实验平台,采用清水作为雾化介质,研究了hyd型低压精细雾化除尘喷嘴在孔径为0.4、0.5和0.8 mm时,不同雾化压力参数下流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