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相移干涉法测量超临界流体瞬态热对流特性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365666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流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以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为代表的先进流体循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全面了解超临界流体的传热传质特性是超临界流体进一步优化应用的基础。以超临界流体为代表的复杂流场输运行为特性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测量技术的发展。其中,干涉测量法以其非侵入性等优点被大量应用于密度场、浓度场等的可视化测量。近年来,相移干涉测量技术发展起来,其能提供比常规干涉测量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可视化图像。相移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复杂输运过程的实验研究亟待高效干涉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对其输运行为特性的进一步探究。本文的研究以基于相移干涉测量法精确测量超临界CO2热对流特性为基本目标,从研究思路上分为三个步骤:(1)精密相移干涉测量方法及其相位重构等图像处理技术的改进及实现;(2)从低速缓慢现象到高速对流-扩散传质过程的精密测量;(3)从亚临界到超临界CO2在腔体内热对流特性的测定及其物理过程的分析。本研究首先介绍了相移干涉测量原理,包括相移技术和相位展开技术,推导了相位与密度或浓度的关系式。研究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搭建了像素阵列掩模法相移干涉仪,其相位分辨率相比常规的干涉测量高100倍以上。该相移干涉仪可以实现实时同步高速采集四幅具有不同相位延迟角的干涉图像,更适用于小密度变化、小尺度流场和快速变化流场的可视化测量。精确测定二元系统中的质量扩散系数对于理解和调控诸如污染物的扩散、生物医学领域中药物的研发、化学反应中的传质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本研究搭建的相移干涉仪,实验设计了恒温扩散腔,可视化测量了乙醇在去离子水中的扩散,同时测量了多种白酒在去离子中的质量扩散行为,分析了纯乙醇溶液和复杂组分乙醇溶液扩散行为的变化,并计算出了质量扩散系数。实验观察到了扩散界面的移动,整体表明了传质过程对初始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还揭示了复杂组分对乙醇-水溶液的扩散产生影响。此外,还系统测量了 NaCl、K2SO4和NH4C1在去离子水中的质量扩散系数。为了进一步研究二元溶液接触瞬间界面附近输运行为特性,利用相移干涉仪可视化高速测量了 50 mg/mL的无机盐NaCl、有机小分子甘油和有机大分子牛血清蛋白与去离子水接触瞬间的瞬态对流扩散浓度场,并提出了利用等效质量扩散系数来定量化描述瞬态传质速率。具体计算得NaCl、甘油和牛血清蛋白的等效质量扩散系数分别为 1.49×10-5 m2/s、6.82 × 10-5 m2/s、1.07 × 10-5 m2/s。实验观察到了分子扩散的不同特征,包括NaCl浓度中心的快速移动,表明了对流的快速发生和扩散的缓慢进行、甘油扩散前沿的均匀扩散现象和牛血清蛋白的质量输运仅发生在较狭窄的区域范围内。实验同时也进一步验证了当前所搭建的相移干涉测量方法测量瞬态传质过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常规的干涉测量在超临界流体研究中获得了重要的应用,本研究将相移干涉仪应用于超临界流体的高分辨率可视化研究。实验设计了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干涉实验用的可视腔,提出相移干涉测量超临界流体瞬态热对流特性的方法。实验获得了高空间分辨率的相位场和密度场变化图像。在亚临界区,输入热流密度越大、压力越大,热对流的不稳定性越强,实验观察到低压力下弧形膨胀热流、较高压力下垂直稳定上升的尖形低密度热流及在更高压力下螺旋上升的低密度热流。在超临界区,距离临界点越近,输入热流密度越大,热对流不稳定性越强,在较低输入热流时,底部的热流扰动首先局限在较小区域范围内发展,在较高输入热流密度时,底部的热流扰动发生扩展,实验还观察到多个相对独立发展的热卷流,在部分时刻可以观察到多个相对分离的泡状低密度团簇上升。
其他文献
在“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可再生能力的生物质极具发展潜力。其中,利用生物质低温热转化制备生物油等产品是生物质能的重要利用途径之一。而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加入适当的CaO,可以调控挥发分重整过程和促进二次反应的进行,进而脱除生物油中过多的氧元素以实现提升生物油等产品品质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生物质能,调控产品品质,需要对热解机理进行探究。在100余年的热解反应研究历史中,研究者通过种种实验证实
燃气轮机有着输出功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可显著提升舰船的作战性能,为海上防护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对比主要海军国家和国内的舰用燃机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英、美、乌克兰等国已陆续研制出多种型号的舰用燃机,而国内则处于研制成熟率低、使用数量少,无法满足海军各型舰船发展需求的阶段。因此,开展舰用燃机研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服役的舰用燃机多是由航空发动机改型设计得到,但由于两类发动机在使用需
随着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已经提出了在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能源消费中,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比高达45%,但其能源投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工业余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而工业、建筑和交通等行业有非常大的冷热量需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是一种高效利用低温余热进行温度提升的设备,能够满足工业中高品质蒸汽和热水的需求。本文围绕立式降膜第二类吸收式热
炮式起动技术是弹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一项关键技术,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研制难点。掌握先进的炮式起动设计方法和试验方法对于提升我国弹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整体研发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对炮式起动技术的研究尚不够广泛,对同时采用低压雾化喷嘴和蒸发式喷嘴的涡喷发动机整机炮式起动研究较少。本文即以基于低压油泵体制的某型涡喷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科学计算以及试验手段对该型发动机的地面炮式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高温透平是S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由于SCO2高温透平轴端的干气密封耐热性较差,难以在透平的高温环境中工作,所以必须对透平主轴采取主动冷却措施,以降低干气密封的环境温度,保证密封的稳定运行。SCO2高温透平的主动冷却设计将一股低温SCO2流体,引入到叶轮和密封的主轴间隙进行旋转对流换热,达到冷却主轴并保护干气密封的目的。针对SCO2高温透平的干气密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对环境友好的要求越来越高,低污染燃烧室得到广泛研究和运用。燃烧室污染物的形成与头部空气分配与雾化掺混密切相关,中心分级的燃烧室以能够提高雾化质量和减少污染而被广泛应用。为了理清新的燃烧组织方法与新的雾化技术之间的联系,其研究方法从最初的接触式测量进步到如今的光学测量方法,这为现代低污染燃烧室雾化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论文借助先进光学诊断技术开展受限空间内预膜与射流组合式燃油
供暖需求的大幅增加使北方城镇冬季的雾霾天气愈发频繁。从清洁供暖角度出发,结合风能以及热泵的热量倍增效应,诞生了风热机组这种全新的供暖方式,在风力机传动机构高速轴侧直连一台压缩机,风力机直接驱动压缩机运行,同时带动整个热泵系统进行供暖,具有巨大的经济环境效益。相比于其他形式的风能供暖,风热机组相关的研究较少,在仿真方面缺少对动态模型的研究,在实验方面缺少对风热机组的性能测试研究。为深入了解风热机组的
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过渡态是指发动机由某一稳定工作状态安全地过渡到另一稳定工作状态的中间状态,起动过程是一种典型的过渡状态。过渡态来流温度和压力急剧变化将会带来燃气与涡轮叶片换热的大幅度动态变化,此时容易发生内部冷却系统的不匹配(如冷气量供应不足),进而造成叶片的超温现象。燃气与叶片的对流换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叶片表面的流动状况,因此有必要研究过渡态叶片表面流动的详细机理。此外,在来流条件变化时,叶片的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离心压缩机具有单级压比高、运行工况范围广、结构紧凑、运行平稳等特点,其特性对储能系统的运行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排气蜗壳作为离心压缩机的重要部件之一,由于完全三维的、湍流的内部流动对压缩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工作范围有着直接且不可忽视的影响,掌握其内部流动和损失机理及截面参数影响规律对蜗壳设计及系统运行性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离心压缩机排气蜗壳开展了三维气动优化设计方
能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源泉和保障。然而在化石能源的开采和燃烧在提供能源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燃烧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多环芳烃(PAHs)和碳烟等。芳烃燃料是石油产品及其替代燃料的重要组分,且芳烃燃烧能够促进PAHs和碳烟等重要燃烧污染物的形成,是研究碳烟形成的理想平台。含氧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碳烟的形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本论文选取苯甲醛(AlCHO)和苯甲醇(AlCH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