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译性限度——《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金陵判词的翻译探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自问世两个多世纪以来,对它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对小说第五回出现的判词的研究。目前具有权威性的有两个完整的英译本,一是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Mansions,一是霍克斯及其女婿闵福德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两个版本的翻译取向很不相同,翻译原则各异,为我们从事翻译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语料。自两译本出现以来,已有大量的评论文章出现。但是,将判词部分看作是一个整体,对其翻译所进行的研究却很少有。本文作者选择金陵判词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因为金陵判词在整个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主题表现等方面所起的提纲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因为该部分的文本特点构成了翻译的特殊困难,因而对其翻译的比较研究对汉英翻译实践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英语读者对金陵判词可接受的程度及其可翻译的限度,试图寻找阐释金陵判词翻译的新视角。 本文回顾了当前学者对《红楼梦》翻译的研究,接着阐述了卡特福德等人关于可译性限度的理论,说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限制金陵判词翻译的主要原因。本文围绕小说作者为达到象征效果所采用的几种特殊的修辞格:隐喻、双关、典故和字谜等对金陵判词进行详细的实证分析,旨在挖掘小说作者的文本意图,提出了翻译判词的特殊要求,揭示了可能存在的翻译困难,讨论了这几种修辞格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可译性限度。 通过对杨译本和霍译本中金陵判词的实例分析,本文指出,由于中英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判词部分涉及的特殊修辞格在翻译过程中在形式或内容方面不可避免的出现信息流失,原文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所表现的象征或谶语效果无法在译文中完整再现。因而,从宏观上讲,判词是可译的,而从微观上看,判词中存在着许多不可译的因素,使得判词翻译成为一种受到局限的不完全的翻译。译文读者只能得到原文读者所获的部分乐趣。 结论部分指出,包括金陵判词在内,可译性限度是相对的,随着中西交流的日益加深,不可译的程度会逐步缩小,甚至原本不可译的也会变成可译的。
其他文献
目前,电网建设成为目前电力发展的重中之重,供电质量成为左右生产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在整个电网建设中,变电站是关键部分,保证其良好的运行情况是供电质量得以提高的前提。
去年以来,酒泉市委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进程中,创新载体,强化措施,启动实施
《我的安东妮亚》是“边疆小说”的代表,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薇拉·凯瑟最为经典的小说之一。其中的充满活力、坚忍不拔的女主人公安东妮亚,广阔无垠的内布拉斯加大草
精神分析批评一直是二十世纪以来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出现,在心理分析学上产生了轰动的效果,并且长时间都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现代人,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其意象更具独特的艺术魅力。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译者对诗歌意象的认知及其程度直接影响其在翻译过程中对意象的解码和
本篇论文采用Laufer&Hulstiin提出的投入量假设对国内非英语专业中等语言水平的学生进行了一项实证性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投入量相同或不同的阅读任务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二
“翻译即叛逆”这句意大利名言一针见血地表达了翻译的尴尬境地。可以说翻译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由于语言隔阂、历史迥异,以及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往往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外影视作品出现在中国的荧幕上,一个新的翻译领域——影视翻译也就应运而生了。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影视翻译理论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由来已久,但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却也只是近些年来的事,而且非常有限。传统的翻译研究注重文本对比和翻译标准的厘定和遵守,偏重研究语言转换过程中意义的
《勿失良辰》是索尔·贝娄的一部中篇小说,同他的其它几部长篇小说相比,评论界对其关注得较少。本文着眼于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双重语境,通过对小说民族性以及世界性的分析,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