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的提取与分析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空间碎片监测与研究的需求出发,以实现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光度特性获取、来源分析和分类识别为目的,对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即颜色特性)的获取与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论文基于光在固体表面的传播理论和空间碎片表面材料的散射和反射特性,针对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距离遥远、可视条件呈周期变化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系统搭建、实测及数据分析,形成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同时性多波段光学非高分辨成像观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多波段的光度测量是获取物体辐射能量分布和颜色特征的有效手段。由于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光度与地球自转、碎片自身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为更精确地实现空间碎片的光度多色特性采集与分析,避免传统基于滤光片转轮的多色测光观测中由于非同时性而引入的测量误差,本文首次提出了使用同时性三通道CCD测光光度计开展同时性观测的方法,该光度计能够实现观测目标在三个可见光波段能量信息的同时获取,这对于研究空间碎片这类快速光变目标的辐射能量分布是非常有效的。  以同时性三通道CCD测光光度计为研究平台,从基于光度多色特性的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识别原理出发,本文尝试系统地将天文多色测光的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空间碎片的光度多色特性研究中,发展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获取方法。基于得到的光度多色特性数据,利用颜色星等图、颜色特征量提取、主成分分析的手段,建立了空间碎片材料特性识别和平台分类的方法。最后,通过验证与应用试验,成功实现了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来源分析与分类识别。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主要在于:一,首次将同时性的多色测光系统应用于空间碎片的特性研究中,实现了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获取系统;二,形成了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数据的高精度获取方法,在流量定标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非测光夜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数据的有效获取;三,以实际需求和理论分析为指引,发展了空间碎片光度多色特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含颜色时序曲线、颜色星等图、双色图、颜色特征量提取等。  尽管本文的工作是针对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光度多色特性研究开展的,但其研究方法、取得的结论对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目标及其它中高轨的空间目标与碎片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本文所取得的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为空间碎片的来源分析、分类与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向其它观测波段推广。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我国空间碎片探测技术水平,研究空间碎片探测新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从空间碎片的定义、来源及分类出发,介绍了空间碎片轨道分布情况、空间碎片
毫秒脉冲星导航的前提是已经归算出脉冲在真空平直空间的太阳系质心(Solar System Barycenter,SSB)表现出的规律,即建立毫秒脉冲星钟模型。动力学历表中给出的SSB位置受到外行
在中国,潘公凯先生是艺术界的一位独一无二的人物。他有担任中国两大艺术学院院长的不同寻常的经历,自己兼有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潘公凯的艺术从来就不仅仅是他的作品
目标信号检测是在天文观测数据中获取天体目标的物理信息的基本步骤。在天体物理研究中,大部分的天体信息是从天文图像中获取的。目前,对天文图像科学研究的基本目标是从图像中
本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和方法简介,主要包括AGN简介和星系的并合过程,此外还对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做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我们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方法发现的
自1901年首次观测到小行星(433)Eros的光变曲线以来,小行星光变曲线观测成为小行星物理研究方面的重要手段。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
对流层大气延迟是深空探测和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主要误差源,对流层大气延迟对电磁波信号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深空探测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等空间对地观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和体现,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提供思想指导、精神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笔者边学边思,顿有所悟。就企业工作而言,抓效益应从抓管理人手,抓管理
本文在未来大型望远镜的子镜支撑机构研究课题背景下,以杨德华等人提出的新型3-CPS/RPPS六自由度串并机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完整的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误差以及动力学问题,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