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2017年,四川省GDP从3474.09亿元上升至36980.22亿元,二十年时间增长近10倍。2018年,四川省成为中国西部唯一GDP超过4万亿的省份。在人口红利减少甚至消失,资本增加遭遇瓶颈,对外贸易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四川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通过前期对四川省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两方面的研究发现,在四川省二十年来的经济转型与发展过程中,创新与研发方面的经费投入在四川这些年的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问题是,创新和研发的推动作用具体有多大,未来的空间和潜力有多大?还有,四川省内行政区划内的各地市州的经济增长,创新和研发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具体有多大?四川省如何通过研发创新来实现更加健康的发展?这些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是对四川省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导论、结论与建议两个部分之外,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研究。一是综述了创新研发的相关文献,意在掏底其他学者目前的研究内容、方法、工具和观点,期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梳理了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经典基础,希望从学理上搞清楚创新研发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三是从衡量四川省经济整体层面入手,量化分析1999-2017年期间R&D投入对GDP的贡献率,用滞后变量模型、脉冲响应图分析R&D投入对GDP影响的滞后期;四是从四川省内各地级市、自治州层面入手,分析2010年-2017年期间R&D投入对各市州GDP的贡献率、各市州R&D投入的差异程度。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形成的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1、四川省R&D投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但积极影响并非立即出现,存在滞后期。2、四川省内各地级市、自治州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R&D投入有着更大的杠杆作用。3、统计数据期间内,四川省下辖各市、州R&D投入差异化程度高,四川省初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创新格局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本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包括五个方面。1、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长远发展为目标。要关注和支持一些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重大,但研发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的高科技创新项目。2、四川省各地级市、自治州的创新需要发挥地域优势,找到适合的经济增长点,从可以实现突破的领域先入手。3、创新不仅针对高科技行业和新兴领域,也应该包括对传统产业和生产模式的变革。4、四川省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创新比重,把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交通、产业发展的整体枢纽。5、提升中心城市成都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是对四川省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除了导论、结论与建议两个部分之外,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研究。一是综述了创新研发的相关文献,意在掏底其他学者目前的研究内容、方法、工具和观点,期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梳理了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经典基础,希望从学理上搞清楚创新研发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三是从衡量四川省经济整体层面入手,量化分析1999-2017年期间R&D投入对GDP的贡献率,用滞后变量模型、脉冲响应图分析R&D投入对GDP影响的滞后期;四是从四川省内各地级市、自治州层面入手,分析2010年-2017年期间R&D投入对各市州GDP的贡献率、各市州R&D投入的差异程度。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形成的结论有以下三个方面:1、四川省R&D投入对四川省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但积极影响并非立即出现,存在滞后期。2、四川省内各地级市、自治州的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R&D投入有着更大的杠杆作用。3、统计数据期间内,四川省下辖各市、州R&D投入差异化程度高,四川省初步形成以成都为核心的创新格局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本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包括五个方面。1、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长远发展为目标。要关注和支持一些对区域产业布局影响重大,但研发周期长、资金回报慢的高科技创新项目。2、四川省各地级市、自治州的创新需要发挥地域优势,找到适合的经济增长点,从可以实现突破的领域先入手。3、创新不仅针对高科技行业和新兴领域,也应该包括对传统产业和生产模式的变革。4、四川省需要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创新比重,把四川省作为西部经济、交通、产业发展的整体枢纽。5、提升中心城市成都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率,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周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