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fasof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变性疾病的成熟术式之一。然而,有些患者尽管在术前存在颈椎生理前凸,在术后仍然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或后凸畸形,从而影响脊髓的减压效果及长期临床预后。目前,虽然有些学者指出椎板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T1倾斜角和颈后肌肉损伤等,但由于不同研究中术式、手术节段范围及测量指标等存在差异性,因此,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尚存在争论。为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C3-C6)对术后颈椎曲度改变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目的:探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影像学和临床参数的预测因素,以及术后颈椎曲度丢失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6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参数包括术前C2-C7 Cobb角、术前C0-C2角、术前T1倾斜角(T1-Slope)、术前C2-C7活动度(C2-C7 range of motion,C2-C7 ROM)、术前C2-C7矢状垂直轴距(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术前头部重心矢状垂直轴距(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head-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GH-C7 SVA)。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等。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包括:术前、术后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丢失(Loss of Cervical Lordosis,LCL)=(术前C2-C7 Cobb角)-(末次随访C2-C7 Cobb角)。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术后颈椎曲度丢失(LCL)的预测因素,并探讨LCL与术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按T1-Slope中位数26.60分为高低两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的C2-C7 Cobb角(P=0.028)、C2-C7SVA(P<0.001)和LCL(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BMI、C0-C2角、C2-C7活动度和CGH-C7 SVA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Slope(P<0.001)和C2-C7 SVA(P<0.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1-Slope(P<0.001)、C2-C7 SVA(P<0.001)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像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2-C7 SVA与T1-Slope、LCL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01,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65;T1-Slope与LCL存在正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为0.65。最后,探讨LCL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JOA评分改善率与LCL存在负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为-0.583。结论:T1-Slope与C2-C7 SVA可作为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曲度丢失的预测因素,且颈椎曲度丢失越大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改善率越低。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电容去离子化(CDI)作为一种可靠、节能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脱盐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CDI电极材料之一的炭气凝胶(CAS)是由溶胶-凝胶法衍生的一
为研究柑橘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如下试验。选用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144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空
压载水沉积物是甲藻包囊运输和转移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由压载水沉积物导致的外来甲藻物种入侵已经普遍发生。为了探究外来船舶压载水沉积物中甲藻包囊的入侵风险,本研究对江
硝化作用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常被认为有两步过程,氨首先被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再氧化成为硝酸盐。最近有研究表明,新发现的全程氨氧化微生物(Complete ammo
当前开采稠油油藏的主要技术普遍是针对于浅层稠油油藏的注蒸汽采油,而深层稠油油藏的注蒸汽热力采油仍然是一个难题。中国的稠油资源储量丰富,但是其埋藏深度普遍较深,所以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P)因具有突破光学衍射极限、高度局域性和近场增强等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光电探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
近些年来,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显著优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与钙钛矿和电荷传输层息息相关。本文通过钙钛矿的碱金属离子掺杂和电子传输层的界面工程两种途径来制备高效率、高稳定性的TiO2纳米棒结构、SnO2平面结构和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TiO2纳米棒阵列与TiO2介孔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更少的缺陷态密度,可以制备
有机太阳电池因潜在生产成本低,性能优异,可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是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早期有机太阳电池普遍使用的是基于“球状”结构的富勒烯受体,随着人们对光伏受体材料的认识不断加深,具有“链状”结构的非富勒烯受体逐渐走进研究人员的视野,并且迅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非富勒烯材料O-IDTBR为电子受体材料,PTB7-Th为电子给体材料制备了有机太阳电池器件。在对器件进行变光强电流密度-电压
永磁同步电机(PMSM)和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PMSG)作为一种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具有分岔、混沌等丰富的动力学行为。由于这些非线性行为,使得PMSM和PMSG在实际工作环境条件容易出现失稳的状态,从而影响电机传动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随着工业需求以及自动化的不断提高,多电机互联成网络系统也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多电机网络中,随着电机网络节点的增加,其系统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在提高生产效率的
细胞组装通常是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改造细胞,并实现特定的细胞间连接,从而赋予组装的细胞群体特殊的功能。构建细胞组装模型不仅对研究细胞间通讯、组织和器官形成、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