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脱湿的膜分离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c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气体膜法脱湿工艺过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脱湿技术,具有投资少、能耗低、使用方便和操作弹性大等特点。本论文首次采用气体膜分离技术来脱除电石乙炔中有害的微量水分,将乙炔中的水分含量由1%降至0.4%以下。首先探讨了气体膜分离法在乙炔脱湿过程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气体膜分离技术进行乙炔脱湿是可行的,但乙炔脱湿存在特殊性:乙炔原料气压力低(<190kPa)以及水蒸气具有微量、可凝和在聚合物中高渗透速率的特点,因此必须采用特殊的工艺来强化分离过程的传质。其次采用“时间滞后法”研究了乙炔和水蒸气在均质聚砜膜中的渗透行为。乙炔在聚砜膜中的渗透符合双方式模型,渗透活化能为正值,渗透系数为3~9×10-11;水蒸气在聚砜膜中的渗透存在成簇迁移和溶胀作用特殊行为,渗透活化能为负值,渗透系数为2.0~3.5×10-8;聚砜膜中水蒸气/乙炔的分离系数在300以上,是乙炔脱湿的理想膜材料。再次设计和建立工艺实验装置,对膜法乙炔脱湿进行了全面的工艺研究。采用渗透侧吹扫的操作方式不适合于膜法乙炔脱湿过程,因为需要很大的吹扫比才能达到分离要求。渗透侧抽真空是膜法乙炔脱湿较好的操作方式,渗透侧压力是影响该分离过程的主要因素。当处理量为0.015~0.025,原料气压力为180kPa,渗透侧压力为2~6kPa时,经过膜分离器处理后的乙炔水含量可降至0.4%以下。同时,膜法乙炔脱湿过程中存在组分竞争、浓差极化和毛细管凝聚等现象。最后采用微元法建立了中空纤维膜乙炔脱湿工艺过程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描述膜法乙炔脱湿过程,模拟计算结果和工艺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利用该数学模型考察了膜几何尺寸、膜性能及操作条件对膜法乙炔脱湿过程的影响。以上的研究为膜法乙炔脱湿技术中膜材料的选择、膜分离器的改进、脱湿工艺过程优化以及实现工业应用等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从卫星通信技术和应用发展历史提出从"能用"到"好用"的技术发展方向,并从业务、网络、标准、终端等方面对卫星通信的近期发展趋势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发展关键在于保持全
文章对现行《建(构)筑物消防员国家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建(构)筑物消防员职能定位、不同等级消防员工作内容和职业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
本文以放管服条件为前提,尝试性探讨国内高校的科研经费环境变化,参照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提出廉政风险点,并给予新时期背景讨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廉政风险管理思路,希望
随着人们对服饰和家装的要求越来越多,单一的有机硅整理剂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复合型有机硅整理剂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首先,在纺织方面,硅树脂作为织物整理剂能赋予其优
本文总结了研究现状,研究了消费主义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影响。对J学院开展问卷抽样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策。
地域文化资源和城市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竞争资本,是可供城市经营的最大无形资产。在分析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经营三方面内涵和梳理三者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城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向来被视为民间审计的显著特征。由于内部审计的"内部性",与外部审计相比,其独立性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限制。实质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指不存在干扰内部审
节能环保和智能控制是当今船用中速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作为柴油机智能控制技术之一的电子调速控制技术是提高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改善排放性能的有效技术措施。本文利用建
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 spinosa)属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yphus)植物,原产中国,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有1200万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野生果树和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
目的:探讨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动物实验研究丝裂霉素C在兔眼硅胶垫植入术后的抗瘢痕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7只眼)难治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