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滇东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虫源与降落机制的分析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背飞虱(WBPH)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与褐飞虱(BPH)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每年对各国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自2005年褐飞虱在我国特大发生以来,我国连续不断遭受稻飞虱带来的威胁,2007年、2009年和2012年稻飞虱大发生,不仅仅是在东部地区,西南地区的发生形势也很严峻。云南稻区稻飞虱的发生也不容乐观。我国东部地区稻飞虱的研究,已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云南地区稻飞虱迁飞路径及迁飞规律的基础性研究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云南虫源问题和降落机制的缺少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滇东南2008-2012年4-5月以及滇东北2009、2010和2012年5-6月白背飞虱迁入高峰期的虫情和气象条件的分析,基本弄清滇东南早期虫源的分布范围,也对滇东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和降落机制作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年际间的虫源地和降落机制的比较,明确了滇东南白背飞虱虫源地分布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滇东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及降落机制分析通过对滇东南地区的富宁、麻栗坡、丘北和广南4个站点2008-2012年4-5月白背飞虱迁入高峰日的轨迹分析,并结合田间调查数据、气象资料,得出如下结论:2008-2012年滇东南早期白背飞虱虫源地分布年际间差异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越南北部和老挝北部,部分来自于缅甸北部以及东北部、云南西部及西南部,但2010年比较特殊,虫源地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以及云南西南部和西部。以富宁为个例分析4月份和5月份虫源地分布范围,结果显示,4月份和5月份白背飞虱虫源地分布范围不同,4月份以缅甸和金三角为主。5月份虫源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和中北部、老挝北部,部分来自于缅甸东部和云南西部和西南部。对4个站点白背飞虱的349个迁入高峰日的降落机制进行统计中,风切变占75.93%,低温屏障占56.45%,降雨占31.81%,下沉气流占25.21%。年际间略有差异。风切变、低温屏障、降水和下沉气流是导致早期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气象因子,其中风切变几乎存在于每个降落事件中,低温屏障在白背飞虱的集中降落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每次降雨几乎发生在风切变和温度降低之后,通常三者共同作用,促使白背飞虱的集中降落。个别年份下沉气流(2010年占50.56%)和降雨(2009年和2011年分别占40.63%和40.86%)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位与低温屏障相当。2滇东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虫源及降落机制分析以彝良为个例阐明滇东北白背飞虱早期迁入种群的虫源地分布范围以及降落机制。通过对彝良2009、2010和2012年5-6月份白背飞虱灯诱高峰日的轨迹回推,结合其他地区灯诱虫量和田间虫量,得出5-6月份白背飞虱的虫源地分布:5月份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和南部,部分来自于川南;6月份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和南部、贵州的西部和中部,以及四川盆地的东南部。灯诱高峰日各气象因子的统计发现:风切变几乎存在于每个迁入事件中,此外一半以上的降虫与低温屏障和降雨有关,其中低温屏障在5月份影响最大,而降雨则主要集中在六月份。低温屏障和降雨是导致彝良白背飞虱集中降落的最重要的2个因子。
其他文献
期刊
水稻旱育壮秧稀植栽培,能充分发挥水稻的分蘖成穗特性,促分蘖,攻大穗夺取高产。稀植高产的基础是培育叶蘖同伸壮秧,其关键是旱育。1989年以来,连续三年,就旱育壮秧的几项基
数字锁相环路(DPLL)是数字相干解调技术的核心。根据锁相环理论,分析了在最小等效噪声带宽、最小相位均方误差以及最短锁定时间三种意义上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案,并给出了简明的
期刊
噁二嗪类(oxadiazincs)化合物是二十世纪末开发的新型钠通道阻断型杀虫剂,对神经元nAchRs及GABA受体等具有多重作用。本文以1,3,4-噁二嗪-5-酮为母体结构,通过结构优化和修饰,以
期刊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梨火疫病菌检测技术研究。 选用梨火疫病菌的0056菌株,由戊二醛固定全菌体抗原,制备的抗血清效价和专化性都较高,可以用于ELISA实验。 利用免疫吸附技术,
黄连(Coptis chinensis)是毛茛科草本植物,我国著名的中药,根茎药用有清热、健胃、解毒、消肿功效。甘肃省陇南地区的武都县洛塘山区,自然条件适宜黄连生长,是我国黄连的重
期刊
玉米小斑病(Corn southern leafblight)是由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玉米叶部病害,每年都给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广东省大力发展鲜食玉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