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化工生产和科研开发基地之一,化工产业对其GDP增长率贡献巨大,近年来石化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江苏省工业产值的比重也在逐年攀升。反观海峡对岸,台湾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危害性化学物质被广泛使用。仅六轻化学工业园区对全台的GDP贡献率就能达到平均13%每年。石化行业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造成的化工事故风险及对公众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值得关注。因此,对两岸化工园区展开安全脆弱度现状评估具有实际意义,更能促进两岸化工安全管理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借鉴。而通过对两岸化工企业员工和园区周边居民的风险感知能力和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行调查则有助于了解目前化工企业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与公众真实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是否存在差距,并通过政策管理和风险沟通缩小这种差距。本文分别选择了江苏省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台湾云林县的六轻化学工业园区作为研究区域,凭借安全防卫风险因子量表和园区环境应急管理机制核查表的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岸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和对化工事故风险议题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测量指标后的李克特五分心理测量范式问卷调研方法,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经由统计分析评估公众对化工风险的可接受水平,了解两岸公众的风险感知能力,并就不同地域、不同事故后果展开对比,比较两岸公众对化工事故风险的可接受水平,进而探讨产生差异性结果的原因,为两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借鉴、取长补短提供参考和依据。从安全风险因子调查表的统计结果来看,两岸大部分企业的安全状态都处于“中、低度风险水平”。台湾企业中处于“低度风险水平”的比重高于大陆企业。应急机制核查表的调查结果显示,南京化工园内企业和六轻化工园内企业的主要差别在于“环境/条件安全”和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沟通”这两大方面,工厂的硬件设备方面则没有太大差异,南京化工园区在“厂外设备和管理”方面更优于六轻化工园区的情况。两岸公众风险感知能力和对化工事故风险的可接受水平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1)与台湾的受访公众相比,南京的受访公众对自身可能被化工事故波及的风险现状更加可以接受。在心理层面,台湾员工对于自身的工作环境更有安全感,而对于事故发生的担忧程度也大大低于南京的员工。2)对于相同频次、不同伤亡规模的化工事故,公众对后果较严重的事故接受水平较低;相同伤亡规模的化工事故,公众的风险可接受水平会随着事故频次的降低得到回升。在南京,员工呈现与普通公众相同的接受规律,在台湾则不完全相同。3)两岸的受访公众对化工事故风险的可接受水平均呈指数函数的增长趋势,当达到某一风险值之后,只会有平缓增长,此风险值在六轻化工园区域表现为平均1.5次/年,南京化工园区域变现为2次/年4)任何致死规模下,南京公众(包括企业员工和普通居民)的风险可接受水平总高于台湾公众。其中相同的低频次化工事故,更是高出台湾公众两倍以上。对于安全脆弱度的评估主要审视的是两岸化工园区客观存在的风险水平。而公众对化工事故风险感知水平则是公众或企业员主观希望的风险水平。这种最真实的公众风险感知调查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也有利于政府有效地判断究竟应该不断加强安全管理降低风险直至公众安心为止,还是提高对周边公众宣传和沟通的力度,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最后尽可能消除主客观间的差距,接近两者平衡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