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氢燃料RBCC燃烧室再生冷却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un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箭基组合循环(RocketBased Combined Cycle, RBCC)发动机有机融合了火箭发动机的高推重比和双模态吸气式冲压发动机高比冲的优势,可以实现宽速域、大空域条件下的高效工作,是未来可重复使用临近空间飞行器和航天运载器的理想动力。但是RBCC发动机面临着比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更加严苛的热防护要求,其工作模态多、包线宽、发动机壁面热流严酷,并且壁面热环境随着时间和空间呈现强烈的非稳态特性。因此,RBCC发动机再生冷却热防护不是单一的部件级技术,而是包含了超临界冷却剂流动与换热、流/固耦合传热、碳氢燃料高温吸热裂解反应及宽工作边界下的多系统优化的多学科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开展基于超临界吸热碳氢燃料的RBCC发动机再生冷却中的流动和换热机理研究,有力支撑组合发动机热防护关键技术的发展。
  本文基于临近空间高超飞行器Ma5~6长时间巡航型任务背景,采用一维分析与三维数值模拟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比较了宽域工作的RBCC发动机热环境与其他推进形式的异同点,获得了RBCC发动机热负荷特点,开展了适用于RBCC发动机的超临界碳氢燃料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揭示了超临界碳氢燃料在动态热负荷下的非均匀流量分配机理,并基于复杂热负荷条件下的通道内流动特点,创新地提出了具有自适应特性的并联通道流量分配优化方法,最终完成了宽域变结构RBCC燃烧室再生冷却方案设计,为后续开展RBCC热防护长时间热考核试验奠定了基础。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1)获得了热力喉道和几何喉道两种流道方案的RBCC发动机多模态热环境特点。通过恒壁温三维数值模拟过程,比较了0.04m2捕获面积下的热力喉道RBCC流道方案与几何喉道流道方案的冲压流道、火焰稳定装置不同位置和不同工作马赫数下的热环境特点,分析了壁面温度对不同流道方案的RBCC发动机壁面热负荷的影响,从流道方案和燃烧组织角度为今后针对不同任务需求的RBCC方案初期设计提供依据,提高方案构建时整体性能-热防护一体化闭环程度。
  (2)建立了考虑流固耦合传热、超临界冷却剂物性变化及高温吸热裂解反应的碳氢燃料RBCC发动机再生冷却系统的一维与三维计算模型。采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计算超临界冷却剂的热物性参数,三步17组分简化反应机理模拟高温吸热裂解反应,并结合流固耦合传热过程建立了再生冷却一维分析模型,并基于该一维模型建立了再生冷却通道的初步设计方法。同时,建立了模拟再生冷却超临界碳氢燃料流动、换热与裂解吸热反应过程的单通道和多通道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电加热管实验数据校验,模型计算所得的冷却剂裂解率和温度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证实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为后续开展发动机再生冷却工作过程和机理分析提供研究方法。
  (3)针对凹腔火焰稳定装置的弯曲再生冷却通道开展了不同冷却剂入口温度、壁面热流及裂解反应下的弯曲通道内流动与换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冷却剂入口温度、壁面热流及裂解反应对弯曲冷却通道内的二次流特征、壁面温度分布等的影响机理。通过对单侧加热的90°弯曲冷却通道内碳氢燃料再生冷却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发现,裂解反应有利于增强弯曲通道内的漩涡强度,横向壁面温差减小6.5%;同时,随着冷却剂入口温度升高,加热壁面的横向最大温差减小,最大裂解速率对应的入口温度下的横向最大温差为临界温度入口条件下的40%;另外,纯单侧加热的流固非耦合传热状态下,热流增大能提高转角内的涡量,但对于流固耦合传热条件下的固壁单侧加热状态,由于固体导热能有效减缓流体区域的纯单侧加热条件,加热热流增大对弯曲通道内的涡量分布影响较小。
  (4)通过不同热负荷下的并联多通道数值模拟,发现了超临界碳氢燃料在非均匀热流条件下的显著流量分配不均匀现象,由于超临界冷却剂热物性和组分随温度和压力的急剧变化,为了匹配换热单元的进出口压力,高热流通道内的冷却剂流量减小,对燃烧室再生冷却方案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且低冷却剂流量对应高热流边界的不良冷却剂分配结果对壁面热流条件部分敏感。基于以上流动换热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适应复杂热环境下并联多通道内流动特性的自适应流量分配改善方法。该方法利用相邻冷却通道内超临界碳氢燃料的流动参数差异,在自适应微孔内形成一股射流,同时在自适应微孔后建立“虚拟节流”,压缩低热流高流量管内的流通面积,以减小低热流管内的冷却剂流量,提高相邻管的流量分配均匀度,并研究了自适应微孔个数、位置、热流对流量改善效果的影响,验证了该自适应改善方法对强热流差异下的冷却剂流量分配不均匀性的改善效果显著。
  (5)建立了基于一维分析方法的轴向冷却剂控制策略。基于热力喉道和几何喉道两种流道布置方案的热环境时间域与空间域特点,开展了不同流道方案的轴向冷却剂流路设计研究,通过调整不同工作模态下的冷却剂流路布置方式,提高了发动机壁面总体温度均匀度。
  (6)基于RBCC变结构燃烧室热环境特点及管内流道换热规律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尺度0.04m2捕获面积的变结构流道方案开展燃烧室再生冷却方案迭代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该开环主动热防护方案的有效性,能够满足长时间热考核试验要求。
其他文献
酶改性干酪(Enzyme-modified cheese,EMC)是一种运用酶改性技术生产的浓缩干酪风味配料,具有香气强度大,性质稳定,生产成本低等优点。酶的筛选和优化是影响其风味的关键。本研究首先通过解析不同成熟期切达干酪的关键风味物质,并研究其形成机理,选择出影响特征风味物质形成的特定酶;然后,通过分析几种蛋白酶对酶解产物的苦味(疏水性肽含量)和坚果味(3-甲基丁醛含量)的筛选了蛋白酶的酶解工
干旱是中国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居各项灾害之首。我国南方红壤区降雨时空分配不均,少雨季节与强蒸发、高温时期叠合,易造成严重的伏旱、秋旱现象。此外,红壤质地粘重,有效水含量低,伏秋季节短历时暴雨多,坡面径流系数大,进一步加剧了该区域坡地干旱。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南方地区连续发生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事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促进该区域旱灾防治和农业生产
随着常规石油的日渐枯竭,稠油的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稠油具有密度高、粘度大、难开采等特点,给开采和集输带来挑战。注蒸汽热采作为行之有效的开采方式,当高温高压蒸汽注入油层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硫化氢(H_2S)气体。H_2S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有毒气体,对现场工作人员与设备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油藏注蒸汽热采过程中生成硫化氢(H_2S)现象,本文以辽河杜84区块稠油为
学位
LNG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管壳式换热器,是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低温换热器,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单位换热面积大、传热温差小、换热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对于绕管式换热器单侧局部流动和换热研究较为充分,但LNG绕管式换热器管侧和壳侧均存在复杂的相变过程,对有相变的LNG绕管式换热器的计算方法研究并不完善。论文基于相平衡理论,设计换热器计算程序,使用C语言编制程序对LNG绕管式换热器的热力学性能
学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PCHE)因其结构紧凑、换热高效及耐高温高压等优势,在核工业、化学工艺、燃料加工、电力能、制冷等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由于平直通道PCHE和Z型通道PCHE的可制造性和耐久性,本文以平直通道PCHE和Z型通道PCHE为研究对象,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数值模拟研究。首先,着重对流体热物性对平直通道PCHE内的流动换热的影响规律展开研究,得出高温高压工况下,流体物性应采用变物性
学位
发动机的增压小型化使燃烧过程中易形成爆震,对使用燃料的抗爆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醇类燃料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较高辛烷值,且有益于清洁燃烧,所以本文基于甲醇和乙醇这两种低碳醇,结合三维小型化发动机模型,模拟醇类燃料对于汽油机爆震燃烧的影响,并对比两者抗爆性的优劣。本文首先在在Chemkin-Pro软件中建立定容绝热的燃烧模型计算醇类和汽油混合物的点火滞燃期,采用层流火焰速度计算模型获得醇类对汽油层
学位
能源消耗量日增,常规轻质原油产量不足,稠油、天然气以及各种新能源预测将成为各国寄予厚望的主要能源。而稠油中含硫有机物的存在,不仅降低油品品质,也对环境造成污染。迫于环境压力,国际环境法规越来越严格,降低稠油的黏度以及重油中的硫含量必要而迫切。本文围绕磷化镍(Ni_2P)催化剂催化四氢噻吩(THT)加氢脱硫(HDS)反应,利用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和室内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磷化镍催化剂对四氢噻吩加
学位
页岩的主要成分包含有无机矿物和有机质,为了使构建的页岩模型更加准确真实,本论文从最基本的干酪根模型入手,逐步提出甲基萘-石英页岩狭缝模型和干酪根-石英页岩狭缝模型,进而采用巨正则蒙特卡罗(GCMC)方法分析了甲烷分子与水分子,甲烷分子与不同气体分子(二氧化碳和氮气)在其中的竞争吸附特性,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MD)研究了甲烷分子在不同模型中的扩散运移特性。在干酪根II-D页岩模型中,发现干酪根II-
学位
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与传热过程是多孔介质工程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探明流体在多孔介质内的传输规律是多孔介质结构设计和优化的基础。饱和多孔腔体内的自然对流传热是多孔介质传输过程研究领域的经典问题,基于此问题可以对各种数值方法的精确性进行验证,亦可以对复杂流体及多场耦合现象展开基础性研究。在当前,发展高效、高精度的求解多孔介质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方法,深入研究变化的物性参数以及辐射-对流耦合传热下多孔介
热电材料可以实现热能和电能的直接相互变换,作为清洁新能源之一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热电材料当前以Bi2Te3、PbTe等合金化合物为代表,应用较多,但是它们存在着有毒、成本高、热稳定性差等问题。与此同时,环保、价格低廉、热化学稳定性高的氧化物被发现也具有一定的热电技术上应用的潜力,迅速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被期望在大规模废热回收上发挥重要作用。材料的热电性能用无因次热电优值ZT来衡量,ZT=S2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