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构的实现被动式技术转化为建筑设计语言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节能、环保、生态已经成为各行业关注议题的今天,建筑学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以上这些问题。20世纪5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各国开始关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由于工业化的完成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后来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新认识。在这种潮流下各种应用于建筑业的生态原则,可持续技术,节能设备也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理论可以极大地缓解建筑在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并提高使用的舒适度。但由于新技术相对于生产实践的滞后性特点和建筑学的形式主导性特点,使得这些技术手段并没有被包括设计师在内的从业人员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生态技术在建筑学上的应用和发展。 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的实现更多地依赖建筑本身,并且可以反过来直接影响建筑的形式,同时被动式技术又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基于以上认识,本论文以被动式技术作为生态设计的入手点。在建筑学内“建构”理论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设计理论,他涉及地点、材料、构造、文脉等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要求建筑设计能逻辑并合理地组织,产生诗意的效果。从对原型的探索引发新的形式结果。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如何把被动式技术和建构的方法相结合,发展出以被动式技术为内核并且适合于建筑学特点的设计方法,使得建筑师在最初设计阶段就能兼顾生态功能和形式的原则,也为生态建筑的深入设计打下良好的前期基础。除此之外,文中还讨论了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生态建筑的初步设计阶段参与敲定结果。希望通过解答“生态建构”这一命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对技术与艺术相互转化的重视,使得更多生态技术能切实被应用到实践中去。
其他文献
在当今城市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的脚步中,众多大城市如雨后春笋一夜间拔地而起,大多数城市模式缺乏个性、盲目跟风,结果并为得到大众的认同感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
流域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之地,向来是人类聚居点密集的地区。根据调查,山西现存较完好的古村镇有55处,主要分布在沁河流域、汾河流域、黄河流域两岸。村镇空间是村镇传统风貌最直
本文讨论法国新城建设背景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居住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相应政策变化,研究其发展走向,以及未来的展望,以期对我国新城建设发展起到借鉴作用。法国新城的发展
学位
地下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宝贵的空间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进入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时期,积极、科学、有序的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开展,农村住宅建设量大大增加。在解决了有房的生存问题以后,居住的舒适性成为下一步追求。根据农宅的建造习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普遍较差,室内热舒适度较低
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应用古建筑图像信息对从事古建筑研究、教学等的相关人士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
自2005年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随着大量农村新型社区被建立起来,村庄内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二、三线城市纷纷被用地紧张、城市交通拥堵、空间蔓延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所困扰。恰逢其时,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新型交通模式,凭借安全性好、
学位
绵阳——朝阳工业遗址区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和现代科技气息浓厚的旅游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为绵阳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以富乐山景区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有以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