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视频编码技术研究及其在TI-DM642上的实现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时性是当今视频编码标准应用的一个关键性问题,H.264/AVC作为新一代视频编码压缩标准,能够在不同速率、不同传输场合传输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其自身高度的计算复杂度导致其不经过优化无法达到实时编码的要求,同时也对实现平台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DM642是TI公司推出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其具有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二级缓存结构、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特点使其成为图像处理开发应用的理想平台。本文主要任务是基于TI-DM642DSP平台的H.264/AVC视频编码器的移植与优化。首先对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基本框架、主要特点以及核心技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通过对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的研究引入一种改进的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其主要措施为在帧内预测进行宏块划分时,先对宏块信息进行预判,以尽早确定宏块的划分类型。然后在确定宏块的划分模式后再对4*4子块或16*16子块的预测模式进行过滤,将小概率预测模式排除出候选模式子集,减少多余的计算,提高编码效率。其次详细介绍了DM642硬件平台及CCS开发软件的功能特点和H.264视频编码器的移植过程;最后结合DSP的硬件特点以及CCS的优化工具对移植源程序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主要包括:对源程序的删减、使用CCS优化编译选项、建立软件流水使用并行算法指令、使用内联函数优化源程序、针对缓存结构进行优化、针对核心模块进行线性汇编等步骤。实验结果表明了基于DM642的H.264视频编码器能够通过优化明显的降低其计算复杂度,并且能够在略微损失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编码速率,帧率从原来的1-2帧/秒达到了25-30帧/秒,基本达到实时编码的要求。
其他文献
1987年度四川省农科院共有2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2项。现将获奖部分
压缩感知作为一种新的信号处理理论,采用“少采样,巧计算”的原则,不断地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压缩感知应用于图像加密领域的时间不长,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加密算法尚不完善。为
本文首先介绍了P2P流媒体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P2P技术、流媒体技术、流媒体传输协议和P2P流媒体技术,并且分析了几个典型的P2P流媒体模型;然后对几种常用的NAT穿越方法做了比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产生了大量各式各样的视觉内容。图像作为这些视觉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直接形象的表达信息。如何从大
目的: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1例散发患者及2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DNA,PCR扩增NF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
随着人类在海洋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频度的迅速增加,以及对海洋开发需求的不断增长,水下目标的定位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通常所说的水声定位系统测得的目标位置
周彦:《天堂红灯》在我看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和你同样具有雄心的《联合国》计划相比,它从室内空间走向了室外的公共空间,能不能请你谈一谈对空间转换的思考? Zhou Yan:
本论文是在参与上海市重点科技项目“智能交通系统”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利用信息技术将行人、车辆、道路相互紧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新型传感技术,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本文选择光纤光栅传感测量课题中的波长解调检测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学
认知无线电技术是指认知用户通过对频谱的动态感知,在保证对授权用户不会造成干扰的前提下接入处于空闲状态的频谱并进行通信的技术。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基础,对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