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花鸟画生态文明题材的表现研究——以华南地域植物题材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g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着非常宝贵的财富,它被称之为“生态”,简单的说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从古至今人与自然一直是生命共同体,即统一又和谐,在花鸟画中所体现的也是这样的精神追求,即“天人合一”,正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自然界的花鸟与人们的情感相融合。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面临着许多问题,这时生态文明在中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生态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从而生态文明、生态审美等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引入学术研究当中,在绘画等文化艺术的领域表现更为明显。当代工笔花鸟画是将古人注重的对于自然万物原本状态的描绘部分传承,在当代艺术发展的元素中创新,与当下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观念,以及生态审美意味的表达共通,在作品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万物共生、自由盎然的生态之美。本文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概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工笔花鸟画题材的关系,从花鸟画的发展轨迹进行阐述,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绘画题材的演变,论证不同阶段的绘画特征,为当代工笔花鸟画发展奠定的基础,提出工笔花鸟画题材拓展的思考。
  第二章分析以华南地域植物为创作题材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工笔花鸟画画家,提炼绘画作品中华南地域植物、动物以及天气气候等生态元素。阐述画家周彦生、苏百钧、林若熹作品的表现语言以及他们的艺术特征,对画家倾心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借助自然生态,寻求精神与情感寄托的作品进行分析。叙述华南地域植物题材在画家创作表现上传递的意义,分析不同角度人们领悟的生态觉识。
  第三章论述笔者在华南地域植物中的创作实践,把在华南植物园实地考察调研中发现的自然规律、自然物色、物趣以及笔者的心理触动和灵感运用到创作中。结合创作作品论述笔者对华南地域植物题材的表现研究,并对创作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与自我反思。
  第四章总结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工笔花鸟画创作题材拓展与表现的思考,分析工笔花鸟画题材的多元维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通过画家眼中色彩缤纷的生态元素描绘,映射出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理想状态。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视角找到调整之道,寻求和谐相处的科学方式为生态文明的发展蓄力。
其他文献
天津时调是天津曲艺文化的重要一员,其形成与发展一直是地方曲艺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与实践问题,以往研究主要聚焦在天津时调曲种的形成梳理和天津时调唱腔的研究总结上,以传承天津时调为主,缺乏对天津时调唱腔发展的观点。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天津地域文化,将天津时调唱腔放在天津地域文化视野下来探索其发展过程,试图从中找到天津时调唱腔发展与天津地域文化是如何互相适应的,以此来启发天津时调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
学位
山西省兴县地处山西省吕梁市,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并富有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文化。黄土高原民歌,在中国民歌种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兴县民歌历史悠久,承载着悠久历史和黄土韵味。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和音乐文化的更迭,传承并挖掘兴县民歌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无人问津,因此兴县民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兴县民歌也为展示出了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兴县作为革命老区和黄河文化的交融地区,民歌的体裁和数量十分丰富,有号子、山
学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封建王朝开始解体,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带来了许多新鲜事物,数千年未变的局面随着王朝的解体也被逐渐渗透,中国慢慢摆脱了之前落后、封闭的状态,迈向了现代、开放的进程,外来文化的吸入大大影响了我国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的形成。  民国时期,中国新式美术思想开始萌芽,开始美术人才的培养、美术活动的开展等,天津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一度出现中西交融、南北互通、五方杂处的文化交汇场面
学位
绘画的发展源于画家的不断创作和对艺术的虔诚追求,艺术家为艺术创作付出全部心血,女性画家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根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从事绘画创作的女性,但她们的绘画空间受到限制,没有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自己的绘画语言,因此绘画作品的影响力较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她们不断成长,由家庭走向社会,开始关注国事,关注自我,逐步发展成为有个人绘画特色的女性画家,为艺术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
学位
人类的视觉依赖于生存需求而产生,观看方式的改变是多种文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同时这种视觉方式也会影响着文化与公共经验的发展,而在不同的研究视角下会有全然不同的发现,这个过程是过渡性,而非非此即彼的。本文以色域绘画作为分析的基点,通过相关的社会、历史、政治、艺术家的信仰、艺术理论,心理学等背景下之于公共经验,文化层面条件下的所带来的在相关视觉在神经元、生理、心理发展、共情体验、视知觉理论上,参与到公共
学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普及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媒介使用的场景和习惯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如适应手机屏幕的竖屏视频,这种视频新形式以其“社交化、移动化”等优势快速崛起。不同于传统的横屏视频,竖屏视频、特别是其中的竖屏短剧,呈现出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特别在其影像语言等方面。但学界的研究速度并没有跟上竖屏视频的发展步伐,对于竖屏短剧的研究集中于探讨发展历史、区分类别、归纳特征等方面,只
学位
如今,社会化短视频作为全民狂欢的娱乐活动,呈现井喷式的生长。伴随着大众对于媒介内容包容性和认同感的不断提高,各个应用平台中出现了性别反串类短视频,并在短时间内成功捕获了人们有限的注意力,深受年轻网友的喜爱。但也有部分人,对此产生反感和厌恶的情绪。反串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能够从传统戏剧舞台延伸到大众媒介中,成为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具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审美特点,同时背后也蕴藏着一定的叙事伦理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对受众来说早已不再触不可及,电视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电视节目制作者逐渐认识到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受众已不再是以往作为接受者被动的接受信息,而对传播内容越来越有主观能动性的选择,电视节目想要在电视媒介市场中赢得空间并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关注受众的地位,满足受众对于节目的需求并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强调“读者中心论”的理念,将接
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推动着当代文化全球化。人类世界无外乎三种文化资源:东方经典、西方经典和现当代社会生态。我们当下所产生的诸多艺术作品都是“三国演义”——是这三种生态相互纠缠、往来徘徊、彼此渗透所结出的胎儿。“挪用”作为当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方法,最初使用在20世纪初期的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后现代主义中得以长足发展。“挪用”自兴起就成为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
学位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生态之间发生巨大变化,使得文化呈现越来越丰富多样。全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态成为了21世纪一股席卷世界的浪潮,当新媒体逐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角落时,所有的话语和行动都是在这环境背景下影响着。关于纪录片的发展,也会直接受到这个媒介语境的影响。我们在考量事物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其所处发展时代背景的特点,因此,当代纪录片创作研究必然要置于全媒体的环境之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