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肽在枯草芽胞杆菌NCD--2根际定殖中的作用及PhoR/PhoP对其调控机理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D-2菌株作为生防菌株能有效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生防微生物在植物根际有效的定殖是其抑制土传病害的重要前提。前期研究表明,NCD-2菌株的根际定殖能力影响其生防效果。为了明确NCD-2菌株的根际定殖特性,本研究构建了GFP标记的NCD-2菌株,分析了其在棉花根部的定殖特点;NCD-2菌株可产生脂肽类抗生素surfactin和fengycin,本研究分析了脂肽类抗生素surfactin和fengycin对NCD-2菌株根际定殖的影响;明确了PhoR/PhoP双组份系统对NCD-2菌株中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和转录组技术分析了NCD-2菌株中受PhoR/PhoP双组份系统调控的蛋白或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的相关基因,并对其中3个差异基因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明确了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在棉花根部的定殖特征。
  为了解NCD-2菌株的定殖特征,本研究利用穿梭载体pAD123筛选NCD-2菌株中组成型表达的启动子,利用该启动子构建了GFP标记的NCD-2菌株。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GFP标记的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表明,GFP标记的NCD-2菌株可以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生物膜。共聚焦显微镜下定性观察GFP标记的NCD-2菌株在棉花幼苗根部的定殖,结果表明,NCD-2菌株主要定殖在根尖的伸长区和分生区部位。分别在灭菌土和非灭菌土中通过平板计数法和qPCR分析NCD-2菌株在棉花侧根、主根和根尖上的群体数量。结果表明,平板计数法和qPCR技术显示相似的定殖趋势。在非灭菌土中,NCD-2菌株在根尖的种群数量最多,侧根中定殖数量相对较少而在主根中定殖数量最少。NCD-2菌株在灭菌土中的定殖特征与非灭菌土中基本相似即NCD-2菌株在根尖的种群数量最多,但在接种后21d到35d群体数量有所差异,即NCD-2菌株在主根中的群体数量高于侧根部分。研究表明,NCD-2菌株主要定殖在棉花根部的根尖部位,且在根尖的伸长区和分生区部位更有定殖优势。
  2.明确了脂肽类抗生素surfactin和fengycin在NCD-2菌株防治棉花黄萎病中的功能。
  分别获得了在NCD-2菌株中丧失surfactin合成能力的突变子ΔSrfAA和同时丧失surfactin和fengycin合成能力的突变子ΔFenC/srfAA。分别比较了NCD-2野生型菌株及突变菌株的溶血活性、群集运动、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抑菌活性,在NCD-2菌株中surfactin在溶血活性、群集运动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而fengycin在抑制病原菌生长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比较了野生型菌株NCD-2与突变菌株在棉花根际的定殖能力,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ΔFenC在棉花根际的种群数量略有减少,而突变菌株ΔSrfAA和ΔFenC/srfAA在棉花根际的种群数量显著降低。RT-q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敲除surfactin合成相关基因srfAA或fengycin合成相关基因fenC后降低了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kinC、spo0A、epsA和tasA的表达。检测NCD-2野生型菌株及突变菌株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surfactin和fengycin在NCD-2菌株防治棉花黄萎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surfactin和fengycin在溶血活性,群集运动、生物膜形成能力、根际定殖以及生防效果中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表明surfactin和fengycin分别通过提高NCD-2菌株的定殖作用和抑制病原菌生长来达到提高NCD-2菌株生防效果的目的。
  3.明确了PhoR/PhoP双组份系统正调控surfactin的合成。
  分析了PhoR/PhoP双组份对NCD-2菌株中surfactin合成的影响。在低磷培养基中,同NCD-2野生型菌株相比,ΔPhoR和ΔPhoP突变子的溶血活性、排油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而在高磷培养基中野生型菌株和突变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FPLC色谱分析技术证明NCD-2菌株可以产生surfactin,并发现在低磷条件中,NCD-2野生型菌株所产生的surfactin分别是ΔPhoR和ΔPhoP突变子的2.3和6.4倍。RT-qPCR技术分析表明PhoR和PhoP正调控surfactin的合成,在低磷环境下,ΔPhoR和ΔPhoP突变子中surfactin合成酶基因srfAA的表达量比NCD-2野生型菌株均降低了2.1倍,而在高磷培养基中srfAA基因在ΔPhoR和ΔPhoP突变子中仅降低了0.9倍。构建ΔPhoR和ΔPhoP突变子的互补菌株,该互补菌株均能使突变子的性状恢复到野生型水平。在NCD-2菌株中,PhoR/PhoP双组份系统正调控脂肽类抗生素surfacfin的合成。
  4.明确了受PhoR/PhoP双组份系统调控的基因及相关途径。
  通过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比较了NCD-2野生型菌株和突变菌株ΔPhoP、ΔPhoR和ΔPhoR/P的差异蛋白。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ΔPhoR菌株差异蛋白129个,ΔPhoP菌株差异蛋白161个,ΔPhoR/P菌株差异蛋白129个。转录组分析NCD-2野生型菌株与突变菌株ΔPhoR、ΔPhoP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在突变体ΔPhoR中共295个基因差异表达;在突变体ΔPhoP中共有212个基因差异表达。对iTRAQ定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PhoR和PhoP主要调控脂肽类抗生素和氨基酸合成、生物膜形成和芽胞形成相关蛋白或基因的表达,并且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hoR/PhoP双组分系统主要调控由磷酸盐参与的相关合成途径及氨基酸的合成相关途径。在NCD-2菌株中,PhoR/PhoP双组份系统对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的调控属于间接调控。
  5.明确了3个受PhoR/PhoP双组份系统调控基因的功能。
  为明确受PhoR/PhoP双组份系统调控的基因citB、abrB和oxdC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上述基因缺失突变子ΔCitB、ΔAbrB和ΔOxdC。测定了NCD-2菌株和突变子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ΔCitB突变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抑菌活性显著降低,ΔAbrB突变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和抑菌活性显著提高,ΔOxdC突变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和抑菌活性与野生型菌株没有显著差异。比较了NCD-2野生型菌株及突变菌株分别在Landy培养基、低磷培养基和高磷培养基中脂肽合成能力,结果表明,在低磷培养基中,突变子ΔCitB和ΔOxdC脂肽合成能力明显下降,而突变子ΔAbrB的脂肽合成能力明显增加。在DSM培养基中检测NCD-2野生型菌株和突变菌株的芽胞形成率发现,与野生型菌株相比,ΔAbrB突变菌株芽胞形成率显著提高,而突变菌株ΔOxdC和ΔCitB的芽胞形成率均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稻飞虱中,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发生较为重要的两迁害虫。广西是水稻两迁害虫进入我国的重要门户,本试验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设立了自动分时段诱虫装置,可有效的诱集广西南宁西乡塘区的空中种群,广西农业科学院的水稻试验田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田间数量进行监测。经过SPSS显著性分析以及通过HYSPLIT平台和GrADS、ArcGIS进行气
大豆(Glycine max(L.)Merr.)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油脂,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大豆病害严重影响其品质并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大豆疫霉根腐病就是目前大豆产区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目前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大豆疫霉自身变异性高,毒性结构变化迅速,田间毒性小种演替频率较高,目前国内外报道了至少200个大豆疫霉致病小
螟虫和飞虱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部分种类的水稻螟虫和飞虱在我国一些地区呈加重发生的趋势。目前,化学防控仍是水稻螟虫和飞虱治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其抗性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常用杀虫剂的防效下降,亟需开发高效的新型药剂或混配制剂。因此,本文首先对江苏省近三年的水稻螟虫和飞虱的田间及灯诱数据进行分析,并对2017和2018年南京市溧水区的田间越冬代水稻螟虫和飞虱进行
学位
化学防治作为防治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方式,被大规模使用,然而大量化学药剂的使用,也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于新型绿色、低毒、低残留药剂的开发非常迫切。本论文选取四种不同剂型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杀菌剂,对5种大豆根腐病中分离出的不同镰孢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率进行测定,并以传统杀菌剂百菌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剂型对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药效影响。编号为345
学位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属于植物多分体负义链RNA病毒,由蓟马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TSWV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且较难控制,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植物病毒之一,据估计每年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目前,TSWV在我国茄科、葫芦科和豆科蔬菜上均有逐渐扩大发生和流行范围的趋势,已成为造成我国部分地区辣椒和番茄绝产的主要病毒。植物的先天免疫反应包
淡水软体动物也称淡水贝类,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包括生活在淡水的腹足类(Gastropoda)和双壳类(Bivalvia),淡水贝类种类丰富,个体数量大,繁殖及适应能力极强,是淡水底栖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然而在人类和环境的双重作用下,淡水贝类的多样性和生存状况正面临重创。为持续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贝类资源和保护濒危物种,对淡水贝类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尤为重要。DNA条形码技术不仅可以
学位
稻曲病是水稻穗部的真菌病害,该病害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本实验室前期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ATMT)构建了稻曲病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从该库中筛选到一株丧失产孢能力且致病性减弱的菌株B2510。经鉴定该突变体菌株中T-DNA以双拷贝形式插入,其中一个插入位点是Uv8b_1386(编码RasGTP酶激活蛋白UvGap1)的启动子区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主
学位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可用于叶面喷雾、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等,对多种作物上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我国使用广泛,使用量大。但多菌灵化学性质稳定,残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有毒害作用,能通过作物叶和种子渗入植物体内,并可通过食管引起中毒。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稳定性,经生物炭改良过的土壤可以增强对农药的吸附能力,减少农
学位
瘿螨是危害农业作物、蔬菜和园林植物的一类重要害螨,种类繁多,属世界性分布。瘿螨体型微小,肉眼不可见,其分类备受人们关注。马来西亚特鲁斯马迪山植物种类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瘿螨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此前尚未有人对该地进行过瘿螨相关的调查,本文首次对该地区瘿螨总科进行了系统的区系调查和分类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和保护该地区瘿螨总科物种资源提供了依据,也为评估马来西亚瘿螨总科的分类系统和世界瘿螨总
学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长期不科学地使用农药导致害虫对化学药剂的敏感度降低,产生抗药性,这是二化螟危害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浙江省是二化螟为害的重灾区,也是二化螟用药较为复杂的地区。近年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常用于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本研究主要监测浙江省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对上述三种药剂的抗性,明确浙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