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基高温合金基体相中固溶元素强化效应的高通量计算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85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认识各种固溶元素的强化效应,是高效进行新型镍基高温合金成分设计的重要前提,但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全面、深入。本文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高通量计算,对35种合金元素在二元镍基固溶体中的强化效应进行了系统评估;筛选出15种元素,对其两两组合在三元镍基固溶体中不同温度下的强化效应以及元素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评估;最后开发出了一个准确描述置换型固溶体晶格常数与成分间非线性依赖关系的普适模型。旨在深化对材料成分-性能关系的认识,为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首先,基于对固溶体物性参量与溶质含量间关系的线性近似,考察了35种合金元素及其含量(0~12.5 at.%)对二元镍基固溶体晶格常数、剪切模量和稳定性等的影响,结合Labusch模型对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能力和573 K强化极限进行了评估;并基于相关蠕变模型和扩散系数数据,对1200 K下的固溶强化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有固溶体结构都呈现出良好塑性和机械稳定性,热力学上有20种元素倾向于与Ni形成固溶体,13种元素可能在Ni中产生偏析。合金元素的固溶强化能力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关,随周期号增大而增强,同一周期内随原子序数的增大先增强后减弱;第二、三周期元素以模量错配为强化主导因素,而第四、五周期元素以晶格错配为主导。Zn、Rh、Pd等元素在镍基体中的固溶强化能力和/或固溶度较高,具有较高固溶强化极限,有利于提高中低温区强度;而Re、Os、Ir等显著减缓扩散的元素有利于改善高温抗蠕变性能。电子结构特征分析表明,过渡族元素主要以最靠近外层的d电子与Ni的3d电子键合,形成类共价键;能够增大基体电子密度且与Ni电负性差较大的元素,可增强基体的键合,有利于提高空位扩散能垒,阻碍扩散过程。在二元基础上,选取15种有望改善高温性能的固溶元素,两两组合与Ni形成105种三元镍基固溶体。通过对典型三元固溶体固溶强化相关物性参量与有效溶质含量及溶质原子比依赖关系的分析,以等溶质原子比成分点为参考,基于线性近似提出了能够定量评估不同元素组合交互作用的参量以及一个可以通过二元和三元固溶体性质来预测多元固溶体性质的模型。采用准简谐近似方法,对有限温度下三元镍基固溶体的吉布斯自由能、体弹模量、晶格常数进行了高通量计算,并根据相应物性参量的线性回归系数和交互作用参量,定量评估了不同温度下三元镍基固溶体中固溶元素组合的强化效应和元素间交互作用。对溶解焓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区,Cr、Co、Rh、Ru等与Re的交互作用会降低溶解焓,有利于增大Re的固溶度;而含Os和Tc元素组合的溶解焓为负,会增大拓扑密堆相的析出倾向。对晶格常数的分析表明,含W或Ta的元素组合产生的晶格错配和错配因子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基体在中低温区的强度;高温区,含有Ir/Pt与其它元素交互作用会显著增大晶格常数,有望降低体系的层错能。对体弹模量分析表明,在中高温区,Re-Re/Co/Tc/Mo、W-V/Ru/Co/Cr、Mo-Co/Tc等元素组合能够显著增大体系体弹模量;Ta-Hf/Tc、Co-Mo/W/Re/Rh等元素间交互作用会显著增大体系的体弹模量,有望增大空位迁移能、减缓扩散过程,从而改善基体的高温抗蠕变性;而Ir/Pt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会造成体系体弹模量降低,对高温性能不利。综合考虑成本、密度、固溶度、热膨胀等因素,有望进一步提升镍基合金高温强度的固溶元素主要有Co、Mo和W。对固溶体物性参量与溶质含量间关系的线性近似是前两部分分析的基础,但事实上,在超过稀溶液区合金固溶体几乎所有的性质如晶格常数、模量等与成分的依赖关系都不是线性的。为此,基于虚晶近似和内应力平衡,并综合考虑形成固溶体时元素间尺寸效应和电子耦合效应,提出了一个描述置换型固溶体晶格常数与成分间非线性依赖关系的新模型。对于N元系置换固溶体,以相应单质的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和任意N个参考成分固溶体的晶格常数值为输入,即可对任意成分下N元固溶体的晶格常数给出准确预测。利用151组高通量计算所得数据和17组文献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系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简单、高效、普适、可靠。该模型有助于加深对材料成分-性能关系的认识。
其他文献
边缘智能(Edge Intelligence)是一种新兴技术框架。通过将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边缘智能实现了边缘网络的智能感知、智能计算与智能决策。学术界与工业界普遍认为,边缘智能是未来6G组网中的关键支撑技术,实现未来通信网络从“万物互联”演变为“万物智联”。与传统的移动边缘计算相比,边缘智能的模型训练与模型更新过程更复杂,传统的资
学位
铝合金具有低成本、低密度、高比强度和优异导电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和电网建设等领域有重要应用。随着城市化推进,电网容量与用电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对铝合金导线的强度、导电率和耐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合金化无法解决强度-导电率和耐热性-导电率的倒置关系。石墨烯具有高强度、高熔点、良好导电导热等优异性能,通过材料复合的途径,有望突破合金化技术的瓶颈,获得高强高导耐热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
学位
硼烷氨(Ammonia-borane,AB)具有高的含氢量及无毒等优点,是储氢材料的理想候选者。硼烷氨在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从而达到快速释氢的目的,但纳米颗粒存在着易团聚的缺点,将其负载于其他载体表面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金属纳米颗粒的载体。目前已有较多关于金属纳米颗粒/氮化碳催化剂催化AB水解脱氢的研究,但是传统的AB高效脱氢催化
学位
<正>随着电网企业改革的深入和先进技术及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电网企业内部许多岗位工作出现人力资源富余,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许多职工面临转岗失岗情况。在此形势下,加强一线班组员工岗位胜任能力建设,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保证电网企业安全稳定运营的重要基础。如何高效、精准的提升转岗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当前电网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目前电网企业技能员工的培训主要以员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搜索、"
期刊
镍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热能转换、核能、国防建设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技术在精密成型镍基高温合金构件精准制备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高温合金复杂结构部件精密成形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案。本文针对高γ′含量镍基高温合金增材制造工艺性能差的瓶颈难题,提出控制Al、Ti含量,引入碳化物颗粒,利用碳化物颗粒与γ′相的协同强化的方法来强化镍基高温合金,通过成分设计,发展
学位
氧化物纳米纤维膜不仅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等特点,还兼具氧化物陶瓷优良的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抗氧化以及光、电、热、磁等特性,在高温隔热、高温过滤、催化降解、压电、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静电纺氧化物纳米纤维膜的柔韧性及强度远未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纤维膜的强化机制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针对以上难题,本文以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抗高温蠕变性的钇铝石榴石(Yttrium Alum
学位
激光焊接Al-Mg合金(5XXX系铝合金)时容易产生匙孔失稳和飞溅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焊缝质量和力学性能。Al-Mg合金中的Mg元素的蒸发被认为是导致激光焊接Al-Mg合金过程中容易产生缺陷以及焊缝中出现Mg元素烧损的主要原因。提高激光焊接Al-Mg合金过程的稳定性需要立足于激光焊接过程中金属蒸发的机理以及金属蒸发过程与焊接过程中熔池和匙孔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本文以不同Mg元素含量的Al-Mg
学位
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距离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其关键零部件迫切需要采用整体、轻量化制造工艺和轻质高强、耐高温的新型结构材料,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耐热钛基复合材料是在高温钛合金中加入硬质陶瓷相,实现高强高模和耐高温性能的综合利用。但是,在兼具优异高温性能的同时,也使得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性差。采用传统热加工技术存在变形抗力大、塑性成形困难、成形精度低等缺点。而以超塑成形为代表
学位
太阳能界面蒸发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光热技术,被研究应用于污水处理、海水淡化、蒸汽杀菌、膜蒸馏等众多领域。然而,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升材料的蒸发效率,太阳能光热蒸发材料的功能普遍单一,多功能光热蒸发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仍存在很大探索空间。另一方面,尽管光热蒸发材料的蒸发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但对于太阳能-淡水转换效率和淡水产量的研究没有得到重视,如何提升太阳能光热蒸发系统的淡水产出仍
学位
10Cr Ni3Mo V钢由于其强度高、韧性好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水面舰艇领域。传统的焊接工艺焊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激光焊接技术因具备高效精密,加工柔性好,焊接质量高等优势,在船舶制造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通过研究10Cr Ni3Mo V钢激光焊接(激光自熔焊、激光填丝焊、激光电弧复合焊)的动态行为、焊接缺陷的调控、焊缝成形的优化、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等,为激光焊接10Cr Ni3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