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半干旱河谷5种灌木的抗旱性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g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取拉萨半干旱河谷5个乡土树种: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江孜沙棘(Hippophae gyantsensis)、拉萨小檗(Berberis hemsleyana)、矮锦鸡儿(Caragana maximovicziana)和绢毛蔷薇(Rosa sericea)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控水造成水分胁迫的方法,对其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5个树种抗旱生理生化响应的差异并综合评价各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为筛选适合西藏半干旱地区的造林绿化树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干旱胁迫下,各树种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土壤含水量变化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P>0.05),从而保证了干旱胁迫条件的同一性和各树种抗旱性差异分析的可靠性。2. 5个树种的叶片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下降,其中绢毛蔷薇下降幅度最大,矮锦鸡儿次之,然后依次是拉萨小檗、江孜沙棘,砂生槐最小。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个树种的叶绿素含量也随之下降。到干旱胁迫后期,从下降幅度来看,绢毛蔷薇叶绿素的下降幅度最大,比对照下降了55.73%,其次是矮锦鸡儿(36.54%)、拉萨小檗(32.96%)、江孜沙棘(27.09%),最小为砂生槐(19.17%)。4.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个树种的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糖(SS)含量总体均呈增加的趋势。在水分胁迫第28天,江孜沙棘、绢毛蔷薇、砂生槐、矮锦鸡儿和拉萨小檗Pro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5、2.8、1.1、1.3和3.4倍;在干旱胁迫初期,各树种可溶性糖(SS)含量增长缓慢,但在胁迫处理的第28天时,与对照相比,各树种可溶性糖含量也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拉萨小檗比对照增加了210.86%,增幅最大,其次是砂生槐(125%)、江孜沙棘(88.23%)、绢毛蔷薇(77.92%)和矮锦鸡儿(43.18%)。5.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树种细胞膜系统受到伤害的程度也加剧,体现在5个树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与各树种的对照相比,相对电导率增加幅度最大的是绢毛蔷薇,其次是矮锦鸡儿、拉萨小檗和江孜沙棘,砂生槐的相对电导率增幅最小。砂生槐MDA含量增幅最小,仅比对照增加29.15%,然后依次为拉萨小檗、江孜沙棘、矮锦鸡儿,绢毛蔷薇膜脂过氧化作用最剧烈,MDA含量增幅最大。6.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树种的SOD、POD和CAT活性总体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1-7天,各树种的SOD、CAT、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干旱胁迫第7天,绢毛蔷薇的SOD、CAT、POD活性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干旱胁迫第14天,江孜沙棘、矮锦鸡儿和拉萨小檗3个树种的SOD、CAT、POD活性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砂生槐的SOD和POD活性在处理第21天才达到最高,随后下降,而砂生槐的CAT活性则一直保持了上升趋势。7.对5个树种10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叶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8个指标是评价各树种抗旱能力大小最主要的指标。8.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反隶属)函数法对5个树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其抗旱能力大小排序为:砂生槐>拉萨小檗>江孜沙棘>矮锦鸡儿>绢毛蔷薇。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有机电化学法合成山梨酸的新工艺.通过介质Mn氧化有丁二烯存 在的醋酸-醋酐体系,合成山梨酸的前体,再进一步用酸将其水解生成山梨酸.该文提出了电解混合物的分离方
该实验藻种采自连云港盐场,以改进的Yoop培养基连续纯化培养而得,鉴定为嗜盐隐杆藻.藻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水溶性多聚物,使培养液粘度增高.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多聚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直接排放将会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吸收技术作为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吸收技术的关
该文利用数字化图象技术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和传感技术,采用气泡生长法测定了几种表面活性剂系统在不同浓度、不同扩展速率下的动态界面张力.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平均移动
赵宁安同志是一位集众长于一身的艺术家。他有扎实的写实功底,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工写兼精;并善书艺篆刻;又涉猎版画、连环画等。他最喜欢的是水墨写意花鸟画创作。从研究
该论文主要利用TMX200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新型有序超薄膜-分子沉积(MD)膜的纳米润滑特性.从系统结构和工况条件两个方面考察MD膜的纳米润滑规律和机理.该论文首次提出
高效生物分离技术的研究对于生物技术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分析型液相色谱和电泳放大为制备型分离技术是当前生物分离技术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该文第一章对制备型液相色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