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量胸腰段(T11-L2)椎弓根最狭窄处的高度(pedicle outer height,POH)、宽度(pedicle outer width,POW)、椎弓根冠状面长轴与正中矢状面夹角(Coronal inclination,CI);观察不同椎体、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椎弓根高度与宽度差(pedicledifference,PD)和椎弓根轴线的变化规律;分析椎弓根螺钉固定与椎弓根形态的匹配性。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获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CT室行胸腹部64排螺旋CT扫描的中国汉族成年人100例。运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胸腰段椎弓根最狭窄处的解剖形态,测量胸腰段POH、POW、CI,计算PD(POH-POW)。查询病历,获取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诊断等相关资料,分析男性和女性、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身高<160cm和身高≥160cm、BMI<24和BMI≥24的患者胸腰段PD和CI的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PD和CI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相关性。 结果:共收集中国汉族成年人胸腰段脊椎CT数据10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29例。男性组:18~92岁平均52.6±17.1岁;身高159~177cm平均166.7±7.3cm;体重57~92kg平均62.9±11.1kg。女性组:年龄19~84岁平均52.8±16.4岁;身高148~165cm平均155.9±5.0cm;体重45~87kg平均54.5±11.9kg。T11-L2各脊椎左右两侧POH、POW、PD、CI的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解剖学结构具有良好的对称性。因此,同一椎体左右两侧椎弓根各测量参数合并计算。胸腰段各脊椎椎弓根测量参数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1-L2 POH平均值依次为:15.7±1.7mm,16.2±2.0mm,15.1±2.0mm,14.1±1.7mm; T11-L2 POW平均值依次为:7.7±1.6mm,8.4±1.8mm,6.8±1.6mm,7.1±1.5mm; T11-L2 PD平均值依次为:8.0±1.7,8.8±1.9mm,8.3±1.8mm,7.0±1.7mm,PD最大值在T12,最小值在L2,平均8.0±1.8mm; T11-L2 CI平均值分别为8.0±5.1°,7.0±5.1°,4.5±3.9°,5.7±4.9°,CI最大值在T11,最小值在L1,平均6.3±4.8°。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分组中,男性各脊椎PD值大于女性,而CI值无显著性差异;年龄<60岁和≥60岁分组中各脊椎PD、CI无显著性差异;身高≥160cm的各脊椎PD大于身高<160cm,而CI无显著性差异; BMI<24和≥24的分组中,各脊椎PD和CI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⑴T11-L2 PD的变化规律:T11(8.0±1.7mm)≈T12(8.8±1.9mm)≈L1(8.3±1.8mm)>L2(7.0±1.7mm),以T12的差值最大,L2的差值最小,T11-L2 PD值差异极小,平均8.0±1.8mm,其中男性比女性有更大的PD,身高更高的人具有更大的PD。⑵T11-L2 CI的变化规律:T11(8.0±5.1°)≈T12(7.0±5.1°)>L1(4.5±3.9°)≈L2(5.7±4.9°),以T11的角度最大,L1的角度最小,平均6.3±4.8°。⑶中国汉族成年人,性别、身高是影响PD的重要因素,年龄、体重指数不是影响PD的因素。CI不受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的影响。⑷胸腰段椎弓根最狭窄处冠状面形态各异,椎弓根高度、宽度个体差异大。术前个体化的3D-CT测量,结合患者性别、身高制定个性化的置钉方案,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