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中目的限制原则的适用困境与化解策略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目的限制原则基本含义包括目的明确和使用限制两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要求信息控制者在进行个人信息收集之时,以特定、明确及合法的方式让信息主体知晓个人信息被收集和使用的目的,从而对个人信息的后续使用产生合理预期;使用限制则要求在个人信息的后续处理过程中,其处理方式不得逾越既定目的,除非符合其他法定行为规范,如出于公共利益、科学或历史研究或者统计目的之需要或者符合“兼容性使用”之标准,否则程序应当倒流至前一阶段——重新向信息主体获取个人信息使用于当前所需目的之许可。目的限制原则作为个人信息保护中众多原则和制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缺少目的限定,信息主体的同意将丧失实践基础;数据最小化的限度也将无从界定,所以可说目的限制原则构成了个人信息自决权下整个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石。然而,面临技术环境与社会现状的一日千里,目的限制原则在应对大数据应用下数据收集与数据使用的时间差时日渐捉襟见肘。对应大数据生态系统中数据处理的三个环节,目的限制原则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目的限制条款的缺陷以及信息控制者的非中立性,信息主体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同意;第二,由于数据处理过程中算法的日趋复杂和个人信息依赖性的日益增长,目的限制原则固守的公开透明之目的并无实操性;第三,于数据利用场景中,一时一事之同意严重损害技术发展发展的空间。归根结底,目的限制原则的困境取决于个人信息自决下的同意范式,尽管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提出的个人信息利用规则在价值判断和流程设置上存在差异,但是其理论基础却保持了一致性,均建立于传统的个人信息自决权——即个人信息属于个人,个人有权决定他人使用或者不得使用个人信息之上,并且在此种生产要素的定性下进行了之后的制度设计。个人信息自决权起源于二战之后的欧洲,为避免公权力对于私人领域的过度侵袭,个人信息作为一种人格权进行保护,个人有权决定自身信息的收集、使用以及自己相关行为在何种程度上为众所知。而在美国法律上,个人信息的赋权方式彰显了个人在私人领域对于自身事务的决定权,信息主体不仅可以自由决定个人信息的是否使用,还可将其作为财产进行谈判和交易。为应对大数据对传统个人信息保护法模式的冲击,各国均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具体到目的限制原则,欧盟并未改变传统的知情同意模式,但在信息使用阶段增加了许多不受初始目的限制的额外目的,很多国家亦遵循了这一方式;而美国学者则试图突破传统的隐私权保护路径,为个人信息使用构建新的规范标准。目的限制原则作为整个大数据利用规则中的基础性一环,我们应当对其适用困境积极面对,通过深入的法理分析,构建富有弹性和解释空间的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首先,需要打破单一的知情—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前置条件的思维惯性,基于人格权无法让渡的特性,同意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实质上并不意味着授权,以合法利益标准扩张个人信息的收集;其次在路径选择上,通过场景理论重建个人信息利用边界,信息主体与信息控制者通过场景的特定化,由此确保处理目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这种“心照不宣”不仅大大简易了交易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伴随着交易的频繁化,双方的信任也会加强;最后则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点从信息收集阶段向使用阶段转移,通过技术加持和问责制最大可能的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期在维护信息主体权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信息的价值,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他文献
地理探测器模型作为一个有效揭示空间分异性背后驱动因子的空间分析模型,在多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擅长分析离散型空间数据,对于连续型空间数据需要转换为离散型空间数据之后才能导入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目前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应用研究中,对于连续型空间数据的离散化,大多是根据先验知识或传统的数据离散化算法。这些算法虽然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离散化,但并不是专门针对地理探测器模型中数据的离散化
徐青甫(1879—1961),浙江镇海人,民国时期货币金融领域的经济学名家。徐青甫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处在近代中国的社会中,经济思想具有新旧并存的特点,经济思想的形成演变主要受西方经济学理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官方意识形态、民国时期社会主流经济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个体人生经历与感悟的影响,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消化、吸收。徐青甫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通”和“循环”,如物、币、力三者之间的转化循环畅通、经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因被各级政府赞为“无烟工业”而备受推崇。而人类的旅游活动与空气质量为交互性关系,二者密切相关。
檀香(Santalum album)是一种典型的珍贵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它原产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近些年来在我国海南省推广种植,但由于管理模式粗放,同时也
导管架平台作为浅海和中深海区最常见的平台,在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导管架平台安装和服役过程中,无法避免补给船、甲板坠物等对平台部分管状构件(如弦杆、撑杆、立柱等)造成撞击损伤,从而影响构件的承载能力,威胁到平台的运营安全。因此,研究导管架平台管状构件碰撞受损后的剩余强度对平台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这类受力构件为研究对象,从实验、有限元和理论三个方面
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患者的发病史、诊疗过程和出院状况的智能化管理。将这些信息应用在智慧诊疗中,对构建医学知识图谱、辅助决策系统和问诊系统至关重要。针对当前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准确率不高以及需要大量人工标注的问题,本文采用自注意力模型结合双向循环神经网络对命名实体识别进行研究,主要的工作包括:实验数据集采用全国知识图谱和语义计算大会开源的电子病历,对数百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砰击现象会时常发生,对于具有大外飘结构的船舶,即使底部结构不出水,波浪的砰击载荷也会作用于船艏部的船侧结构上产生较大的侧向载荷,可能导致船侧局部结构的破坏。与其他船体结构不同的是,首外飘的角度较大时,该部分的加强筋并非全部垂直于舷侧外板,而是与外板形成一定的角度。目前针对侧向载荷作用下加筋板的极限强度研究多注重于加强筋垂直于外板的情况,因此为了满足带倾角加筋板船侧结构的使用性能和
虹吸式出水流道因其断流方式方便可靠,在我国大型轴流式防洪排涝泵站中应用广泛。但随着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在汛期外江水位超驼峰情况时常发生,在超驼峰水位下利用虹吸式出水流道已无法断流,直接影响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本文针对广东某带虹吸式出水流道的轴流泵站在超驼峰工况下,机组启动、停机水力稳定性问题,基于瞬变流理论分析了超驼峰工况下轴流泵启停特性,提出了超驼峰工况下水泵-闸门联合控制策略,确定超驼峰
气凝胶作为一种功能性强、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的新型多孔材料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并在医学、绝缘、和催化等多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采用超临界干燥方法
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强化逆周期调节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并购已成为企业寻求发展新动能、优化资源配置、进行战略调整的关键手段。近几年,煤电企业相继通过并购手段来进行逆周期布局,以期实现企业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但现有研究发现,企业在逆周期进行并购重组对其经济增长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协同效应难以充分发挥,企业绩效普遍下降。因此,有必要对逆周期背景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