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从湖北省的调查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wy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人口安全问题之一。我国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经济力量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使得建立机构合理的多元化养老模式、解决目前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更具挑战性。   作为多元化养老模式的重要载体,我国养老服务的物质基础--养老服务设施成为笔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成为笔者的主要关注点。可以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水平对于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利用多元化养老模式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并以湖北省为例针对我国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进行了实证性探讨和调查分析,以期为我们如何更好的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老龄化的基数大、速度快、发展不均、未富先老等不利特点,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实践的探索,提出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将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基本思路。   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提出的多元化养老模式的角度,利用抽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湖北省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湖北省的分析得出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供需严重不足、发展阻碍重重。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造成我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局面的种种原因。   第四部分预测了大力发展我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发展经济、扩大内需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第五部分参考发达国家相关经验,针对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为结语。  
其他文献
选用我国北方1950s~2000s这6个年代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为试材,在3个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主要品质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单交种更替
20世纪80年代,波澜壮阔的民工潮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逐渐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而伴随着社会融入的过程,新老两代农民工
本论文的旨趣在于立足中国现实,运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概念与理论,通过对一个社区自治实践的调查和分析,尝试考察公共领域的产生途径和运作逻辑,公共领域的核心机制就是公共
学位
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推进,在流动人口家庭化迁居趋势明显、家庭养老模式偏好及独生子女政策效应显现等结构性因素并结合家庭团聚的现实需求的作用下,一个特殊的群体
当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强时,人们的社会性存在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由此便产生了很强的认同需要,社会认同机制的存在赋予了社会认同以可测量的维度。较之其它群体而言,中等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卫生制度朝着市场化方向变革,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中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不断上涨,人口群体中医疗服务需求
学位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环节,作为直接民主的实践场所,其发展状况直接体现和影响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和发展水平,民主选举和居民自治是我国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确立,久居农村,与城市隔绝的农民们有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受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导向,大规模涌入城市,“民工潮”成为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为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攻坚期。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体制逐渐走向
学位
我国历来就是一个讲人情、重礼仪的国家,在农村社会中更是如此。“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交往行为取向,人情消费行为一直是中华民族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