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新论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afeng62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封神演义》被认为是仅次于《西游记》的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然而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这部小说评价不高。怎样评价《封神演义》,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正是作这种尝试。  本文有四章两论,即引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和余论。  引论是综合考论,为本文的第一部分。它由“作者新论”、“阐教、截教与西方教考论”和“《封神演义》受《三国演义》影响考论”三节组成。其中“作者新论”主要通过例举有关“虞仲琳”讲解武王伐纣故事的典籍记载,推论“许仲琳”是“虞仲琳”的谐音,“许仲琳”的作者署名可能是“虞仲琳”的误刊;其次对《封神演义》的续写者李云翔进行了生平考,例举了记载“李云翔”的有关典籍资料。“阐教与截教考论”围绕学术界有关阐教、截教的分歧重新审视,认为阐教、截教在《封神演义》里都具有明代全真道与正一道的特征,这与明代全真道与正一道相互混融的历史现象是吻合的,从而解决了两教的成分与归属问题;其次,通过例举“阐教”一语在道佛典籍中的大量显现,尤其是元代全真道士彭致中所编《鸣鹤余音》卷九中“阐教”的证句,对学术界“阐教之名,不见经传”的说法予以商榷。“西方教考论”则寻找文本内证,结合历史记载,考论了西方教就是佛教,否定了“西方教也是道教”或“西方教是佛教前身”的说法。“《封神演义》受《三国演义》影响考论”一方面肯定了前者重神幻,后者重写实,两者差异很大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也论述了《三国演义》在文本语句、情节模式、君臣模式、儒家思想诸方面对《封神演义》的巨大影响。  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思想意蕴新论,即为本文的第二部分。它由“儒家革命思想意蕴”和“儒道佛意蕴、复调主题、悲剧意蕴及其它”两章组成。“儒家革命思想意蕴”这一章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封神演义》文本的母体《列国志传》里出现了几处“革命”的词眼,《封神演义》文本里广泛存在儒家革命思想,尤其第94回姜子牙“语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乃天下所共弃者,又安得谓之君哉?”正是《孟子·梁惠王下》原文的引用。这说明《封神演义》蕴含了孟子“诛残贼不为弑君”的儒家革命思想。其塑造的周文王与武王形象显示出作者站在儒家知识分子立场上,以道德立法,对二王形象进行重构。这种重构实际是“圣王革命”论的建构,也是为“革命”取得合法性地位的有效途径。从民间文化角度看,这种“圣王革命”论又是我国人民大众“圣王情结”的呈现。  第二章的“儒道佛意蕴”研究深入辨析了崇尚道家思想是文本外在思想的体现,儒家思想才是其核心思想,即从根本上来讲,文本思想是属于儒家思想体系的,所以是外崇道,内实儒;另外,文本表面上崇敬道教,实际上更崇敬佛教。“复调主题说”是说《封神演义》不仅具有宣扬儒家革命思想的主题,而且有宣扬道家思想的主题、娱乐游戏的主题和宣扬忠精神的主题,其中有些主题之间相互矛盾,但和而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对话性”。还论证了作者对截教的态度其实是分类别和分层次的,作者对每一类的态度都略有不同,有的相互间甚至迥异;这与以往一概认为截教是作者批判的对象的看法不同,显示出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入。“悲剧意蕴说”则是在前人的无悲剧说的基础上,论证了文本蕴含的相对的悲剧色彩。认为文本的宿命论意蕴除了有消极影响外,也有一些积极作用。还论述了文本所蕴涵的和谐思想与日神精神。  第三章和第四章论述《封神演义》的叙事艺术,这是全文的第三部分。第三章主要论述《封神演义》在整体叙事上符合中华民族的叙事特征,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对称美的人物和情节符合平稳美的原则,同时又有其独具特性的描写法,如围棋式战争叙事法。分析了文本的几个圆形人物,以及它与《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吕、品结构”的双子星座。它的情节描述看似重复,但实际上又在反重复,其结果往往给读者出乎意料之感;它还以绚丽多彩的法宝描写吸引读者,引人入胜,它的热闹场面具有夺魂摄魄、明快旷放的格调,必然引起读者心中的美感体验。或者说,它以生动和意外的情节取胜。分析了作品的意象叙事与悬念,指出其核心意象是封神榜,它在功能意义上具有结构全局、贯穿始终、增加诗化程度和审美浓度的作用。其次还有“石碣”这一重要意象。除了指出作品诗赋点缀的消极作用外,还论述了其积极意义,如营造道家气氛,表现出世精神,缓冲战斗的紧张,形成刚柔相济的效果。  第四章指出其结构单元主要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种。两分法就是将全书以第52回“绝龙岭闻仲归天”为界,或以第67回“姜子牙金台拜将”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三分法是指全书分为三大块:第一块是从第1回至第34回,主要围绕纣王来叙事,表现纣王的荒淫残暴。第二块是从第35回至第66回,这一部分写纣王与截教派来的三十六路军讨伐姜子牙,姜做应对抵抗。第三块是从第67回至第100回。这一部分是写姜子牙反攻纣王,直至最后胜利。《封神演义》的基本序列是纣王荒淫残暴,派兵征讨西岐,姜子牙辅佐文王,姜子牙反纣的军事斗争,纣王自焚,姜子牙封神与武王封侯。叙事功能中主角是姜子牙,他是主人公,要完成封神任务。最主要的对头是商纣王、狐精妲己和申公豹。其语义方阵是以姜子牙为主角、纣王为最大对头,保周阐教与保商截教四极构成的方阵。其叙事势能主要分为两个:一个在女娲与纣王之间展开,即惩罚势能,它是纣王由生向死转化的势能,也是其由色淫暴虐走向自焚灭亡的势能;另一个在姜子牙与封神榜上的人神之间展开,即封神榜势能,这是凡人或道士向神仙转化的势能,表现了他们由未封神到封神的转化过程。本文还依据作品与“长鼻子”、“狗耕田”等民间故事角色模式的同构关系,说明它的叙事受到了民间叙事的极大影响。《封神演义》的象征主要是事件象征和意象象征,其中最主要的意象象征是封神榜象征,它是主题性象征;此外还有道教象征、太极图象征和山河社稷图象征等。分析了《封神演义》的补叙、弱性反讽和愉快的叙事效果。还将《封神演义》与五大名著相比较,寻绎出它在叙事上的缺憾与不足。  余论是《封神演义》的经典问题研究,是本文的第四部分。该部分从“经典”的概念和经典具备的条件入手,集中分析了《封神演义》所具有的经典所需的六大条件:一、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二、文学作品的可阐释空间;三、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的变动;四、文学理论批评的价值取向;五、特定时期读者的期待视野;六、发现人对其经典品质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笔者补充了传播情况与“入典”率等条件,论述《封神演义》达到了经典所需的条件。还着眼于民族性,论述了《封神演义》作为经典的民族性;也论述了《封神演义》的不足并不影响其经典地位的确立。此外,结合经典名单的可变动性、经典修正和经典扩容的理论,论述了《文学史》的经典要修正、要扩容,《封神演义》要被纳入经典之列等问题。最后归纳了《封神演义》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得出结论: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经典。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土工膜在城市防洪堤工程中的应用,采用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施工方便、防渗效果好、造价低,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本文从宏观的时代背景与文艺思潮入手,论述张岱的家世与生平,兼及其文艺思想的底色,再从张岱创作实体进行分析,藉助主要五类题材的小品,印证时代文体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追求,深入论析
随着国家高等级公路网结构的逐步建成和日趋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养护工程招标将逐步规范。文章结合安徽省公路养护招标实际,介绍了养护
Directionality of im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visual system and it is important prior information of image.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weighted di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是二十世纪杰出的双语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和诗人,他创造的“纳博科夫式小说”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一支突起的异军
学位
本刊讯(记者高海珍)8月22日,“职责与使命——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开幕。中央部委和各地宣传、网信部门的负责人,中央及地方媒体代表、互联网企业人士、知名专家学
期刊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蕴藏的庄禅艺术精神与现代文学创作流派之一的京派文论、作品之间存在的潜在联系的考察,探讨了在现代文学语境中传统庄禅艺术精神是如何得以传
The goal of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 is to estimate the regions which are most likely to attract human’s visual attention.As an important image preprocessing p
健全的现代法制能够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人民有权评论法治,形成法治评论,以促进法治建设。《法制日报》中法治评论的应用可有效完善法治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