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财务效应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ong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7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便成为一种普遍性的市场现象。这引起了我国学术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证券监管部门也于2001年起连续发布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对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进行了规范。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全方位的政策规范下,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从2002年起出现了持续下降,上市公司在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时也显得更加谨慎,运作也更加规范,仅为圈钱而融资的状况也更加减少。但是好景不长,从2007年开始,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又出现了抬头之势,2009年上半年与2008年同期相比,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规模又同比增长了40.24%。可见,尽管有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全方位的政策规范,我国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仍然频频发生。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上市公司为什么要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呢?从其公告内容来看,这是公司管理层迫于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为了维护股东利益的投资决策调整。学术界、新闻媒体为什么要声讨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呢?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会增加公司管理层随意性支出的可能性,从而产生代理成本。证券监管部门为什么要管制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呢?这是因为大量的现实案例表明,一些上市公司以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维护股东利益之名,行谋取私利之实。可见,关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所引起的财务效应的争论,即上市公司管理层认为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会产生良性财务效应(改善公司业绩,提升公司股价),因此,他们热衷于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而上市公司的“外部人”则认为变更募集资金投向会产生恶性财务效应(业绩变差,股价下跌),因此,他们批判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与争论,同时,还会使证券监管部门处于到底是应该“管制”上市公司的募资变更行为,还是应该“放任”上市公司的募资变更行为的两难境地。  文章认为,既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因此,我们评判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决策之优劣的标准就应该是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所导致的公司股价变化和公司业绩变化,而不是一味地追究其在使用募集资金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了原招(配)股说明书中的既有约定。即是说,凡是有助于提升公司股价和改善公司业绩的经营决策我们就应该予以支持;否则,我们就应该予以批判。为此,文章跳出关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决策之合规性的争论,也没有以单纯的理论分析或个案例证来支持或者批判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决策,而是从财务效应(股价变化和业绩变化)的角度来对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作出经验评判。  文章首先运用不可逆投资理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预期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财务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认为不可逆投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我国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原因和动机,即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是为了顺应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投资决策调整,他们预期通过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改善公司业绩,提升公司股价,即预期会实现良性财务效应。文章接着运用代理成本理论对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财务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认为市场投资者应该会对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持向下的市场反应,即应该预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会带来恶性财务效应。但文章以市场研究法计算的超常收益率数据却表明,从整体上讲,我国市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持向上的市场反应,即预期会带来良性财务效应而不是恶性财务效应。可见,不论是上市公司管理层还是市场投资者,他们都预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会带来良性财务效应。为了评价上市公司管理层和市场投资者预期财务效应的合理性,文章计算了以差量经济增加值为表征指标的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后的实际财务效应。实证数据表明,从整体上讲,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实际上导致了公司业绩的下降,即产生了恶性财务效应而不是良性财务效应。综上所述,不论是公司管理层还是市场投资者,他们都高估了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财务效应。文章认为,或许正是由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财务效应被高估才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频频发生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  为了深入分析导致预期财务效应与实际财务效应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文章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财务效应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后实际财务效应的因素分布很广,既有来自公司经营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也有来自公司特征方面的影响因素,还有来自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特征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影响市场投资者预期财务效应的因素则主要偏重于公司经营环境因素和募集资金投向变更行为特征因素两个方面,除了资本结构外,公司特征方面的因素均未对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财务效应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回归结果,文章归纳认为,我国市场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真实价值理性分析的缺失以及对投资热点的过于追逐是造成他们高估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财务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募资变更行为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错误追捧所致,因此,若要有效治理我国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则必须从培养市场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入手,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基于研究结论,文章还分别提出了公司管理层经营行为建议、市场投资者投资决策建议以及证券监管部门政策建议。  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文在杨全文和薛清梅(2009)等学者的基础上,从财务效应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财务效应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所在,因此,通过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财务效应的分析,将有助于协调人们在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行为上的认识差异,也有助于证券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规章制度;(2)运用不可逆投资理论对上市公司管理层预期的财务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市场投资者预期的财务效应与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后的实际财务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在对比分析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并非其真正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而是因为募资变更行为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错误追捧所致。(3)提出了诸如要求上市公司持续确认投资项目可行性、优化募股项目资金来源结构等全新的政策建议。(4)尝试性地运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公告市场反应(即市场投资者的预期财务效应)的影响因素,其回归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市场投资者确实存在普遍性的投机心态。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大多数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在中国的业务发展。这部分企业集团在中国仅靠外部资本市场很难满足其快速发展和扩张的需求,而这部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
9月22日,我乐家居(603326.SH)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0年9月18日、9月21日、9月2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rn公司的股价为
期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速度更是健步如飞,这篇文章就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对档案部门在应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但是,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干部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状况与党担负的重大责
10月9日,凯赛生物(688065.SH)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通过了《关于对外投资的议案》,公司表示,为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拟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同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投资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  作为该议案的背景,一方面彰显了山西省破除资源依赖发展路径、培育高技术新兴支柱产业的决心;另一方面,凯赛生物所属行业的巨大潜力,以及公司所具备的开创性先发优
期刊
本文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了现代计算机网络面临的风险与威胁,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不同防范措施.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保护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的
开展文明之家协会活动,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一个新事物。我县的文明之家建设始于1984年底。但在1988年以前,这一活动仅停留在评选先进家庭上面。1989年初,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将越来越激烈。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任务越来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
银行战略是银行发展的长期性和全局性的谋划,是构成商业银行成长的关键要素之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监管的不断改革与深化、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使人们日常沟通与交流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导致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给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