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和谐与黑人成长--《宠儿》中的主题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一个美国黑人,她时刻关注着本族人民的生活和命运。1993年,莫里森因其“富于洞察力和诗情画意的小说,把美国现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写活了”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她的代表作《宠儿》(1987)中,莫里森追本溯源,挖掘美国历史上那段最为黑暗但又烙下深深印迹的历史。小说以女主人公塞丝的杀婴故事为主线,以零碎的记忆揭示了黑奴在奴隶制时期身体和心灵上受到的巨大创伤。1873年美国重建时期,塞丝从南方的“甜蜜之家”种植园逃到辛辛那提,和女儿丹芙住在布卢斯通路一百二十四号――一所充满婴儿鬼魂的农舍。十八年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摆脱奴隶生活的命运,塞丝亲手杀害了不到两岁的女儿。从此,她和丹芙离群索居,不敢回首过去。保罗D,“甜蜜之家”唯一幸存的男黑奴,同样不愿回首往事,把所有的记忆锁进了心中的“锡烟盒”。他们虽获得身体的解放,却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整日生活在亡灵的缠绕中无以自拔。如何让黑人获得生活的希望?作家把眼光转向了黑人生活的社区。《宠儿》通过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耐人深思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家的思考。莫里森认为,黑人要实现身体的解放和心灵的解放,他们需要构建和谐的社区。
  本文拟从小说中社区的内涵入手,挖掘文中建构社区和谐的两大元素――种族记忆和相互热爱,阐释社区和谐给黑人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介绍莫里森和她的作品《宠儿》,概述过去对该小说的评论,并说明论文框架。
  第二章探讨《宠儿》中社区的含义。社区,既可以有地域的界定,又可以表示一个虚拟的集体。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小说中的社区既是黑人生活的处所,又是他们的精神之园。
  第三章主要分析文中构建社区和谐的基础。莫里森认为,种族记忆是构建黑人社区和谐的基石。小说中,通过追忆“中间通道”,黑奴的身体印迹,和“兄弟”之树,作者成功地描绘出一幅幅种族记忆之图。而黑人之间团结互助,黑人与白人之间和谐共处,成了俄亥俄河流两岸和辛辛那提地区黑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第四章分别探讨和谐的黑人社区、黑人-白人社区在黑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在和谐的黑人社区和黑人-白人社区中,塞丝、丹芙、保罗D,以及其他黑奴,终于走出过去的阴影,奔向美好自信的生活。
  第五章总结全文。只有在团结友爱的和谐社区环境中,黑人才能顺利成长,自信、勇敢地生活下去。因此,“社区”在《宠儿》这部小说中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其他文献
家庭暴力问题无论在古代、现代、国内、国外,其解决一直都较为棘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女性在实现经济独立、提升社会地位的同时,抵制家庭暴力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我国通过立法来防治家庭暴力起步较晚,而国际上是从1970年开始的。为使法官在审理家庭暴力案件时参考统一的法律,最高院于2008年3月颁发《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创设性规定了新的民事强制措施即“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但该指南不具有法律效力,
2019年7月5日,河北省司法厅发布了关于《河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19年12月15日,《河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经省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0年2月1日起施行。本文以中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的重要意义、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总结了《河北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办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良好的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以新时代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着力点,着力提升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全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首先,梳理界定了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关概念及类型,根据影响范围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宏观社会环境、中观学校环境、微观家庭环境;总结
学位
学位
多年来是否应该教语法一直是二语习得以及应用语言学领域持续争论的问题之一。伴随着持续的争论,语法教学的地位也发生着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法教学由语法翻译法中的传统的统治地位变为在交际教学法中毫无地位可言。近年来人们对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外语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作为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语法教学又是培养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
学位
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所涉及的领域很多,文化是其中之一。在全球化过程中,各文化的命运迥然不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在内,面临着极大考验。西方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占据着世界中心,其文化掌握着主导权,强制性地将其灌输给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弱势文化则处于边缘地位,只能被动接受,东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性。所以为了反对以经济霸权为基础的文化霸权,弱势文化应争取自我文化认同及平等地
纵观20世纪,在中国出现了两次显著的翻译高潮,即20世纪初叶的第三次翻译高潮与20世纪末的第四次翻译高潮。两次翻译高潮有许多历史文化上的相似点。首先,在翻译高潮到来之前,二者都经历了文化真空期。其次,由于社会的转型,二者所处的历史要求大量输入西方文明。因此,出现了翻译的繁兴。在第三次翻译高潮中,翻译小说开启了翻译文学的新纪元,引领了小说文类的崛起,彻底改变了小说在中国“道听途说,街谈巷语”的边缘地
学位
几十年来,话语分析已被应用于各种类型语篇的分析中。这些分析大部分都采用了主流的语篇分析方法,即非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思路。但近二三十年来出现了一种全新视角的语篇分析方法,它被语言学家们称作批评性话语分析。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目前,这一方法正处于逐步地发展和完善中。  大众传媒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新闻作为一种大
学位
世界正处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各种资讯变得越来越重要。新闻翻译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应该得到与其地位相称的重视。本文笔者翻阅了今几年来国内主要的学术刊物,发现了不少探讨新闻文体及其翻译的文章和专著,但这些研究基本上都集中在对新闻文体语言层面上的研究,比如,如何翻译新闻的标题、导语、语篇和文体等等。几乎没有从文化角度,特别是意识形态角度去作探讨。  翻译不是在真空的状态下进行的,目标文化
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赛义德《东方学》的出版,后殖民主义理论开始形成。从那以后,后殖民主义理论吸引了众多的注意力,在文学批评领域更是引起更多大关注。当今最著名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家是爱德华·赛义德,盖亚特里·查克拉巴蒂·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尽管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在某些观点上持有不同分歧,但他们把目光都投向由权力造成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互动这个层面上。随着后殖民主义理论逐渐在西方学界成为焦点,维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