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在花斑癣色素改变中所起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针对传统吐温试验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摸索一种新型的吐温试验方法,以提高马拉色菌菌种鉴定的准确性。方法制作不同浓度梯度的吐温平板,将马拉色菌菌悬液滴加其上,37℃培养5天,对菌落孢子进行计数,通过方差分析,获得较适于马拉色菌生长的4种吐温(20、40、60和80)的浓度。利用7种马拉色菌标准株验证新型的吐温培养基。结果4种吐温最适于马拉色菌生长的浓度为2%。新型吐温培养基在对7种标准株的鉴定中得到了良好的验证。结论新型吐温培养基显著提高了马拉色菌菌种鉴定的准确性,同时也提高了马拉色菌鉴定的效率和经济性。2.观察引起不同临床色素表现的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液对B16F10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MTT法筛选不同比例的马拉色菌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不同组共培养液培养B16F10细胞6天后,测定B16F10细胞增殖率、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蛋白表达。结果角质形成细胞与马拉色菌在1∶10比例以下,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状况不受马拉色菌的影响(P>0.05)。当比例提高至1∶20以上时,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P<0.01)。色沉区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液引起B16F10细胞黑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和酪氨酸酶蛋白表达增加(P<0.01),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变化(P>0.05)。色减区马拉色菌共培养液的作用与之相反。结论马拉色菌通过与角质形成细胞相互作用,影响B16F10细胞酪氨酸酶的活性和表达,调节黑素合成。不同色素异常皮损来源的菌株其影响效果截然不同。3.探讨引起花斑癣不同临床色素表现的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导致与黑素合成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色沉和色减区分离的马拉色菌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在不同时间段,收集上清液,ELISA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内皮素-1(ET-1)、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白介素-1a(IL-1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干细胞因子(SCF)的动态变化。结果马拉色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1a、IL-6、TNF-a、ET-Ⅰ增加(P<0.01)。未检测到b-FGF、NGF-β和SCF的产生(P>0.05)。色沉区马拉色菌刺激产生的ET-1显著高于色减区马拉色菌(P<0.01)。结论不同马拉色菌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分泌黑素合成相关因子的能力不同。ET-1在花斑癣色素沉着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历史资料分析法和产业推理法,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城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新特征,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
背景:以肝切除为代表的外科治疗仍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存在困难,肝癌切除术后的5年复发率高达60%以上,切除术后的综合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
[目的] 观察长期应用吗啡致大鼠成瘾后,下丘脑、海马、纹状体和额叶 皮质内mu受体特异性结合位点数量和基因表达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AFP阴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目的评价AFP阴性肝细胞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2月~2005年3月根治性切除的AFP阴
目的谷胱甘肽(GSH)是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一个主要决定因子,由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缩合而成的三肽,是细胞内主要的非蛋白质巯基化合物。谷胱甘肽分子量小、溶于水,易通过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后伴发血栓性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本院发生的13例PICC置管后伴发血栓性静脉炎的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效果观
经过对原油硫化氢脱除剂的研究与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水溶性的硫化氢脱除剂脱除原油中的硫化氢是最为有效的。高效原油脱硫剂具有脱硫效果好,有效物含量投加量小,互溶渗透性能
耐高温VES清洁压裂液体系研制开发成功以来,在多家油田得到了应用。截止2008年12月,在胜利油田、华北气田、吐哈油田、长庆油田压裂或压裂防砂57井次,累计增油85000 t以上,有
<正> 人体的非视觉器官识别图象和文字的功能或称之为人体的特异功能,自去年三月我国四川报导以来,已经历时一年了。特别是经过今年二月在上海举行的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会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干预对策。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0名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