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湿疹中医证型预测模型的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辨证是中医治疗湿疹的核心与关键,但由于缺乏客观的辨证指标,很大程度上依靠医生的个人经验,具一定程度的偏见和主观性,这使得辨证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机器学习技术能够发现症状与证型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构建智能的辨证分类模型,可以辅助临床医生进行判断决策,推动中医客观化的进程[1]。因此,如何有效地对湿疹中医证型进行相对客观的诊断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应用3种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湿疹主要证型的智能辨证模型,并比较各模型证型预测的准确率,选取出一种更可靠的模型,以期能够为湿疹中医证型的客观诊断提供帮助。研究方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帮助医生找到和识别重要信息,作为辅助诊断系统,有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并帮助医院优化管理流程[2]。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查阅最近20年来国内关于湿疹中医药诊治的相关文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湿疹的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以明确湿疹的主要证型、临床症状及主要证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近3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住院的湿疹患者临床病例信息进行整理,提取部分信息作为特征变量,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病史信息、症状信息等。再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及特征选择方法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选择较重要的湿疹辨证指标建立湿疹中医临床数据库,在Python中应用3种经典的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随机森林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分别构建湿疹主要证型的智能辨证模型。并运用交叉验证方法对各个模型的证型预测准确率进行评估比较,挑选出一种更好的湿疹预测模型。结果:文献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中共统计出30种中医证型,频次排名前三的湿疹证型为:湿热蕴肤证141次(41.9%)、血虚风燥证75次(21.9%)、脾虚湿盛证67次(19.6%)。皮损发生部位共12处,以下肢(85次)、上肢(80次)、肛周(80次)部居多。皮损表现共36种,以渗出(252次)、丘疹(239次)、血痂(206次)发生次数较多。症状表现共70种,以皮损皮肤瘙痒(326次)、心烦(145次)、大便干燥(128次)、纳呆(121次)、口渴引饮(120次)、皮肤灼热(115次)、尿黄(105次)、腹胀(100次)发生次数较多。舌象共19种,以苔腻(192次)、舌红(176次)、苔黄(172次)、苔白(150次)、舌淡白(146次)、舌胖大(61次)发生次数较多。脉象共11种,以脉滑(184次)、脉弦(127次)发生次数较多。2.皮损位于头部、肛周,皮损表现为红斑、潮红,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燥、大便秘结、尿黄、尿短黄、皮肤灼热,舌象表现为苔黄与患湿热蕴肤证呈正相关。皮损表现为糜烂、渗出、皮疹淡红、皮疹暗红色,症状表现为大便溏薄、尿黄、小便清长、四肢厥逆,舌象表现为舌胖大与患脾虚湿盛证呈正相关。皮损位于女阴,皮损表现为抓痕、色素沉着、增厚、粗糙与患血虚风燥证呈正相关。临床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845例湿疹患者,血虚风燥证117例(13.8%),湿热蕴肤证649例(76.8%),脾虚湿盛证79例(9.4%)。男性患者471例(55.7%),女性患者374例(44.3%),男女之比为1.26:1。年龄范围为9-91岁,平均年龄为61.57±15.17岁,青年组37例(4.4%),中年组115例(13.6%),中老年组464例(54.9%),老年组229例(27.1%)。459例患者存在一种及以上的疾病史,以心血管系统疾病(309例)和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病变(163例)的患者较多,两系统疾病中分别以高血压、糖尿病占比较高。住院患者的其他病史以药物和(或)食物过敏史(328例)、手术外伤史(310例)、吸烟史(154例)、饮酒史(133例)居多。皮损部位以下肢(751例)、上肢(739例)、躯干(730例)为主。皮损表现以丘疹(823例)、红斑(822例)、抓痕(653例)、血痂(632例)出现的频率较高。自觉症状表现中皮损皮肤瘙痒(840例)、少寐(763例)、口渴引饮(253例)、纳呆(177例)、口干(173例)、腹胀(147例)、大便溏薄(110例)出现的频率较高。舌象表现中舌红(616例)、苔黄(515例)、苔腻(422例)、苔白(298例)、舌淡白(176例),脉象表现中脉滑(563例)、脉弦(387例)、脉数(130例)、脉细(110例)出现频率较高。体格检查中以下肢肿胀(37例)、皮肤划痕征阳性(32例)出现频率较高。平均EASI评分为29.706±11.79分,平均VAS评分等级为3.96±0.27级。2.筛选所得重要特征变量按照重要度评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腹胀(0.315874)、水疱(0.127844)、腹股沟(0.122454)、皮疹色红(0.102843)、皮疹暗红色(0.093046)、苔黄(0.060818)、脉滑(0.053467)、舌紫(0.029519)、粗糙(0.012863)、年龄(0.008655)、舌有齿痕(0.007526)、角化(0.006657)、滋痂(0.004563)。其中皮疹色红、脉滑、苔黄归属于湿热蕴肤证;腹胀、舌有齿痕、滋痂、水疱、粗糙、年龄归属于脾虚湿盛证;舌紫、皮疹暗红色、粗糙、角化、腹股沟、腹胀归属于血虚风燥证。3.在相同训练、测试样本数据下,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三种算法模型对湿疹湿热蕴肤证、脾虚湿盛证、血虚风燥证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0.94和0.98和0.95。结论:文献研究结论:湿疹主要证型的临床表现特征如下:湿热蕴肤证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皮损位于头部、肛周,皮损表现为红斑、潮红,症状表现为大便干燥、大便秘结、尿黄、尿短黄、皮肤灼热,舌象表现为苔黄。脾虚湿盛证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皮损表现为糜烂、渗出、皮疹淡红、皮疹暗红色,症状表现为大便溏薄、尿黄、小便清长、四肢厥逆,舌象表现为舌胖大。血虚风燥证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皮损位于女阴,皮损表现为抓痕、色素沉着、增厚、粗糙。临床研究结论:1.腹胀、水疱、皮损位于腹股沟、皮疹色红、皮疹暗红色、苔黄、脉滑、舌紫、粗糙、年龄、舌有齿痕、角化、滋痂可能是对湿疹证型判别最具影响力的指标。特征选择方法筛选出了每个证型的典型症状。舌诊对判断中医证型有较大的参考意义。2.随机森林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湿疹中医证型预测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与准确性,随机森林算法模型是更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预测模型。此外,综合文献及临床研究可知,利用文献研究结合特征选择方法所筛选出的特征变量,构建湿疹中医证型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耳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高频核心穴位及选穴规律;基于“肾主水”及“肾脑相济”理论,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耳穴结合中药治疗肾阳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从海马-HPA-AQP9角度探讨其可能的作用途径,力求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数据挖掘: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11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耳穴治疗功
学位
目的:观察与评估在常规术后治疗基础上加用新身痛逐瘀汤对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肢体肿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关节镜术后肢体肿痛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特色,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材料与方法: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二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术前均符合“半月板损伤(MRI分级为Ⅲ级,气滞血瘀证)”之诊断。遵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条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重要的临床表现和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检验用“助阳通腑汤”通灌结合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收集60例病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患者,所收集病例均经两名以上主治医师确认诊断为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将所有入组患者平均的分成两组(分组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每日早晚各使用康复新液进行一
学位
目的:采用完带汤加味联合干扰素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以下简称HR-HPV)持续感染(脾虚证),观察其对HR-HPV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改善临床症状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HR-HPV持续感染患者60例,依照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商品名安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肠舒宁浓煎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6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美沙拉秦栓治疗,一次1粒,一日2次纳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肠舒宁浓煎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归纳中医证型特点,分析中医证型与FIGO分期、病理组织类型、腹水情况和相关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卵巢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因素,为卵巢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预后情况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8年9月-2021年9月的住院患者,且
学位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ET-1、NO的影响,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更多临床思路。方法:收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20年9月-2021年10月经诊断和量表测定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且为气虚血瘀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其以口服常规西药加通心络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体外反搏治疗,两组观察疗
学位
目的:运用流式荧光检测技术(Luminex检测技术),观察热毒血瘀证过敏性紫癜(HSP)与健康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IL-2、IL-5、IL-6、IL-10、G-CSF、MCP-1、TNF-α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及解毒化瘀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选取5-18岁辩证为热毒血瘀证过敏性紫癜的青少年16例为紫癜组(H
学位
目的:观察健脾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符合心脾两虚型失眠诊断的合格受试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健脾安神汤(药物组成为:白术10g党参15g黄芪30g当归15g炙甘草15g茯神20g远志10g酸枣仁25g柏子仁10g
学位
目的:本文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及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的DPN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初步探讨血尿酸与DPN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DPN患者个体化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DPN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预防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