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肺朝百脉”理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cao_xk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补肺通脉汤对博莱霉素诱发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从“肺朝百脉”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制。 方法: (1)理论探讨: 在总结“肺朝百脉”的释义、生理、病理基础上,探讨从“肺朝百脉不利”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依据; (2)实验研究: ①建立大鼠肺纤维化模型; ②以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观测大鼠行为学变化; ③HE光镜及病理形态学定量分析观察大鼠病理学改变; ④链霉亲和素-生物素酶复合物法检测VEGF、ET-1及Ang-2,进行半定量分级分析,并用积分光密度法计算IOD值; ⑤观察肺组织微血管密度改变。 结果: ①行为学:补肺通脉汤治疗28天后,呼吸频率、力竭性游泳时间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②病理形态学:模型组7天时病理特点以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至第28天可见较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以胶原沉积、肺纤维化改变为主,肺泡结构破坏或消失,病损范围广泛;补肺通脉汤治疗28天后,与模型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③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模型组肺组织中VEGF、ET-1及Ang-2含量升高,补肺通脉汤治疗28天后,能降低其高表达水平,VEGF、ET-1及Ang-2分级结果与积分光密度结果和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28天时模型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提示IPF病理性血管新生活跃(P<0.01);补肺通脉汤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通过系统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表明:(1)“肺朝百脉不利、气虚脉痹”是IPF基本病机;(2)补肺通脉汤治疗肺纤维化的机理在于降低肺组织中VEGF、ET-1及Ang-2的分泌,抑制微血管新生,从而延缓肺泡炎和纤维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1987年对安西尔矿体的了解只知其矿石品位高、埋藏深和规模小。因为在下掘竖井过程中发生过岩爆而且需进行减应力爆破,因此预计岩体应力大。从设计、开拓到目前 In 1987, t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相关因素及气虚血瘀证候,为临床立法、诊治、预防提供借鉴。方法:1.老年高血压LVH患者65例,对照组为老年高血压非左室肥厚患者(NLVH)30例,进行相
目的:通过比较毫针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后对胃扩张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评分影响;比较毫针不同刺激强度针刺足三里后对胃扩张大鼠脊髓背角的疼痛信息物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CYP450)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用23日龄(断奶后2天)SD清洁级雌性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生物实验既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生物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一、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实验室教学资源要面向全体学生生物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结合“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室
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对试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浆内皮素-1(ET-1)和兔动脉斑块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兔60只按1∶4 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与造模组,运用异种蛋白注射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载体。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四个原则:根据写作动机提问原则,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自主探究;比较提问原则,以问题撩拨学生的好奇之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训练思维的提问原则,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能开发学生潜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原则,突现师生互为主体化、提问设计个性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动机训练思维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
【摘要】本文就语文教材非线性知识结构模式的特点,结合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材,阐述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化以及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的几种方法,旨在通过对教材整体把握和处理的探讨,达到突出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处理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语文教材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模式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是否生动,语言是否简洁,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等。同样一堂课,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整堂课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优美的语言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的举手投足其实也是一种语言的表现形式,在举手投足之间,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它能使语文课堂生辉,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用眼神和学生交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用眼神的交流,才能把握课堂的气氛。我们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