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的制订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形成《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并开展指南适用性调查评价该方案的临床适用性,为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规范性诊疗提供依据与方向。
  方法:
  1.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分析,总结归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内容以建立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信息库,并基于文献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其证候分布规律,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其用药规律。
  2.在文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定性访谈的方法,参照共识指南的框架结构,形成《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3.以《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修改稿为研究目标,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研究场所,通过填写《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分析临床医师对该方案的认知和应用情况以评价其临床适用性。
  结果:
  1.共纳入文献1584篇,其中证候类研究177篇,用药类研究1177篇,针灸类研究204篇、饮食调护类研究50篇、心理调护类研究76篇、专家共识与诊疗指南6篇。经统计分析,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证型为脾胃气虚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亏虚证、脾胃阳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病位在胃,与脾、肝密切相关,常见病性类证素为气虚、热、湿、阴虚、瘀、阳虚、气滞。在证型分布上,岭南地区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多见脾胃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脾虚湿热证。岭南地区以虚证居多,全国其他地区以实证居多。在病位类证素分布上,岭南地区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多见脾病位证素。在病性类证素上,岭南地区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多见气虚、湿证素。岭南地区中药处方185个,共包含中药180味,药物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34味。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岭南地区中药处方的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87、60、24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61、72、27条。
  2.共进行了两轮专家咨询。参加第一轮咨询的专家有11位,专家积极系数为84.6%,权威系数为0.95,各条目同意性及重要程度得分均值均大于4,等级和均大于44,变异系数均小于0.25,协调系数均为0.184,显著性检验P<0.05。参加第二轮咨询的专家有12位,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4,各条目同意性及重要程度得分均值均大于4,等级和均大于48,不重要百分比均为0%,变异系数均小于0.20,协调系数分别为为0.139和0.137,显著性检验P<0.05。各轮专家均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学科代表性、权威性。经过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确定方案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西医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处方用药、针灸治疗、饮食调护、心理治疗、疗效评定。
  3.参加适用性评价的临床医生共10人。方案使用率为50%,熟悉率为100%,适用范围、使用的术语、诊断要点评价“好”的比例为100%,辨证论治相关内容(证候分类、治则合理性、组方合理性、用药合理性)评价“好”的比例为30%-50%,“中”的比例较高。其他治法、调摄与预防评分分别为40%和80%。方案与相关指南内容配套性、内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与本单位诊疗常规水平比较、与重点学科、专科诊疗方案水平比较、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简便性评分为“好”的比列较高,为60%-100%。与相关指南内容协调性、与最新临床科研成果水平比较、指南临床应用的疗效、指南诊疗方案的经济性、在规范医疗管理和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中”的比列较高,为70%-100%。与本单位专家诊疗经验水平比较“好”与“中”的比例相当。
  结论:
  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病机为以脾气虚为本,热毒、湿阻、瘀血、气滞、阴虚为标,治疗时需以益气健脾为根本大法,辅以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法。参与德尔菲法的专家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权威性,《岭南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治规范方案》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六经证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临床客观指标水平和糖尿病并发症患病情况的差异,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六经辨证分型与临床客观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六经辨治老年2型糖尿病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自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5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糖
学位
目的:  基于证素辨证,采用文献研究、病例回顾性调查、德尔菲法调研等方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辨证规律,总结慢性心衰中医常见病位、病性、证型、证候,以期为慢性心衰中医辨证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1.通过检索、收录2009年~2019年发表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研究的文献,提取中医各辨证元素,包括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证素组合规律、证型等,进行总结。  2.回顾性收集1561例慢性
目的:  睡眠是人体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的一生有近1/3的时间用于睡眠,以此来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及生理活动的照常进行[1]。随着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加等诸多因素,失眠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且越来越慢性化,病程在10年以上者近50%[2]。失眠正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给生命安全亦带来隐患。李赛美教授多年来一直致
学位
目的:  通过回顾性临床调查研究,初步探讨蒽环类药物所致急性心脏毒性患者的中医证候、证素特点,并分析蒽环类药物急性心脏毒性的一般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今后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学术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参考。  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和可行性分析,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统一的病例调查表。按照纳排标准收集2018年01月至2020年02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部收治的进行过蒽
学位
目的:  在中医辨证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利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对癫痫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专家辨证,将调查表辨证结果与专家辨证结果进行比对,运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癫痫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第二次修订与考评,编制出适合临床应用的癫痫中医证素诊断量表。  方法:  1、临床流行病学调査研究:使用拟定的《癫痫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癫痫患者的四诊信息,以及病史、检查结果、诊疗经过,同时专家对患者进行临床证素
学位
目的:  本课题主要通过整理岭南地区急性期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归纳证候特点,分析痛风急性期不同中医证候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规律,同时总结岭南地区痛风患者的中药使用情况及特色疗法,为中医药治疗痛风病提供辨证论治依据,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病的特色优势,改善痛风病人的生存质量。  方法:  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根据临床观察及课题纳入标准设计信息采集表,
目的:  通过针灸干预血虚风燥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uremic pruritus,UP),观察其疗效,并试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从而为针灸治疗MHD患者的UP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为中医学治疗UP提供更多的临床思路。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
研究目的:  评估寒热平调方对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研究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泌分科门诊部及住院部符合该研究的标准的寒热错杂型2型糖尿病患者共64例,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予二联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片联合阿卡波糖片),试验组加服寒热平调方(日一剂,水煎至250ml),疗程周期为14天
学位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疗、医药行业的飞跃发展,对冠心病的认识有了显著提升,相应的内外科治疗手段亦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持续上升,其治疗仍存在着盲区。另一方面,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临床疗效,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据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
目的: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总结许鑫梅教授运用“思伤脾”的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用药规律,获得核心药物群。并且进一步基于“思伤脾”,将许鑫梅教授治疗FD的临床经验提升到学术思想层面。基于网络药理学进一步探讨核心药物群治疗FD的机制,分析许鑫梅教授治疗FD中核心药物群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对FD的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做前期准备工作。  方法: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