铌酸锂晶体紫外光折变效应和光致霍尔效应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铌酸锂作为优良的多功能无机晶体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尤其在全息存储方面。在可见光条件下,掺镁、锌、铟铌酸锂晶体显示了很好的抗光损伤性,特别是当掺杂浓度超过所谓的抗光损伤阈值后。但是,这些掺杂的晶体在紫外光辐照下,却表现出了光折变增强效应。对铌酸锂晶体紫外光折变效应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增加对铌酸锂晶体微结构,尤其是缺陷结构的认识,还有助于加深对光折变弱光非线性效应及其物理机制的理解。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铌酸锂晶体中的紫外光折变效应和光致霍尔效应。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概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光折变效应微观机制以及电荷输运模型,还介绍了铌酸锂晶体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章在实验上研究了掺镁、锌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和双色全息存储性能。结果表明,紫外光致吸收的出现与O小极化子的形成有关;在掺杂超过抗光损伤阈值的晶体中实现了非挥发全息存储,还发现在深浅能级上建立的光栅为反相光栅。 第三章分别测量了紫外光致吸收和紫外光折变光栅的暗衰减过程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得到了相应的缺陷中心的热激活能:紫外光致吸收中心的热激活能约为0.8 eV,而紫外光折变中心的热激活能约为0.4 eV。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建立了铌酸锂晶体的缺陷能级模型来描述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光折变效应。 第四章主要研究磁场对铌酸锂晶体中的光生电流的影响,测量了光致霍尔电流随泵浦光强的变化关系,并对光致霍尔效应做了详细的讨论。 第五章首先总结了前面的工作,然后对该方向的研究前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由于量子非马尔科夫动力学的广泛存在和应用,使得近些年来关于非马尔科夫动力学的研究工作也不断发展。目前,不仅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非马尔科夫性度量方法,同时也对非马尔科夫过程
本文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忧患意识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精神,应认真学习和深入体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清醒,忧患使人警惕,忧患催人奋进。
本文主要讨论了一维伊辛模型中,均匀磁场和非均匀磁场中,量子的热纠缠和量子传输的保真度;以及利用腔QED来实现未知量子态的传输。 所谓量子隐形传态是指:将Alice的某个粒子的
超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超材料具备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而且这些性质主要来自人工的特殊结构。超
钒氧化物(VOX)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催化、传感以及电化学等众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目前,VOX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已成为当今材料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因此,VOX
烧绿石,理想结构表达式为A2B2O7,其中A为兰价或二价阳离子,B为四价或五价阳离子,其组分的不同导致该类型材料种类繁多,目前已有近500种合成化含物。这些化合物表现出诸如铁电性、
手征SU(3)夸克模型是用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量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单胶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而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屉在原来手征SU(3)夸
本文简要介绍了混沌同步的定义、混沌同步的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两个异结构离散型混沌系统为例,根据系统稳定性理论,通过对两个离散系统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从
使用高分辨率的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研究了最佳掺杂Bi_2(Sr_(2-x)La_x)CuO_(6+δ)(La-Bi2201)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详细的动量变化测量发现,在正常态和超导态都存在三个多体耦合模式:59 meV、40 meV和22 meV。它们不随动量变化,并且不随超导能隙的打开而发生移动。对节点方向多体耦合模式随温度演化的研究表明,降温从“正常”金属态进入赝能隙态时开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