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固耦合的浮置板隔振器阻尼特性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体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减振降噪成为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中的热点问题。钢弹簧浮置板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受认可的减振结构,其减振机理是由浮置板提供质量,由底部隔振器内的钢弹簧提供刚度,钢弹簧在隔振器阻尼液内来回振动消耗能量产生阻尼,从而达到减振隔振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关于减振降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轮轨接触和浮置板整体振动理论方面,关于钢弹簧浮置板减振机理方面的深入研究较少。为了分析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振动特性,有必要对钢弹簧的阻尼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首先对单自由度钢弹簧振动系统进行室内锤击试验,归纳阻尼比的理论计算及测试方法,并且分析了温度对单自由度隔振器振动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隔振器阻尼比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A型隔振器阻尼比随温度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而B型隔振器则没有表现出阻尼比与温度的相关性。选取温度敏感性较强的A型隔振器进行拟合分析,发现A型隔振器组成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阻尼比随着温度的上升呈线性下降趋势。根据隔振器阻尼的产生机理,猜想不同种类隔振器表现出来的温度敏感性差异是由所用阻尼液性质差异造成的。为了证实这种假设和进一步研究阻尼比随温度变化的机理,对两种隔振器内的阻尼液进行DSR(Dynamic Shear Rheological Test)剪切粘度试验。试验结果发现,A型隔振器阻尼液的剪切粘度随着温度上升逐渐下降,B型隔振器阻尼液在各温度下难以获得稳定的剪切粘度值。由此说明,阻尼液的剪切粘度是隔振器阻尼比的关键参数。接下来本文基于简化的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单个钢弹簧隔振器振动方程,并使用此方程进一步分析了结构质量、刚度、阻尼液粘度、以及隔振器内筒几何尺寸对钢弹簧隔振器阻尼比的影响规律。由此,本文完成了对隔振器阻尼产生机理的研究分析。
  接下来文章分析了隔振器阻尼对钢弹簧浮置板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以期找出特定情况下最合适的隔振器阻尼值。该部分研究分为试验和仿真两个部分。试验部分,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落轴冲击试验方法,测试了试验用浮置板轨道的阻尼比,并且对有无隔振器两种轨道的隔振效果进行了评价。仿真部分,建立了有无隔振器两种浮置板轨道三联板有限元模型,正式计算前,分析了有限元模型中的材料阻尼参数和Rayleigh阻尼参数设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适用的阻尼参数设置方法。正式计算部分,首先采用瞬态分析,考虑单个转向架荷载冲击作用,分析了隔振器阻尼对单次冲击振动时钢轨、浮置板和基层的振动衰减和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钢轨、浮置板和基层的振动衰减时间都随着隔振器阻尼比的增加而逐渐缩短,钢轨和浮置板的振动幅值随着隔振器阻尼比的增加逐渐减小,基层的振动幅值随着隔振器阻尼比的增加有轻微的增加趋势。考虑到实际跑车时轨道上某固定点在时域内受多个车轮叠加冲击作用,对不同车速、不同隔振器阻尼的工况进行了列车跑车荷载作用下的叠加振幅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隔振器阻尼越小,叠加振幅的影响越大:隔振器阻尼比0.01时,车速80km/h的叠加振幅比单次车轮冲击增幅达到了86.90%。对浮置板轨道各层的加速度振级进行分析,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际落轴测试结果较为相符,隔振器对钢轨和浮置板的加速度振级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基层的加速度振级插入损失随着隔振器阻尼的增加逐渐增加。总体来说,钢轨叠加振幅和基层加速度插入损失均随着隔振器阻尼比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隔振器的选用应在控制钢轨叠加振幅不超过限制的条件下,尽量选用阻尼比较小的隔振器,以保证浮置板轨道的良好隔振效果。
  为了分析钢弹簧浮置板在不同频段的振动幅值以及隔振效果,确定不同频段内适用的隔振器阻尼比,对建立的三联板钢弹簧模型进行各阻尼比工况下的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基层的位移导纳和加速度导纳均随着隔振器阻尼的增加而减小。对频域内的基层加速度插入损失进行分析,发现在60Hz以下的频率范围内,隔振器阻尼对浮置板轨道的隔振效果影响不明显;60Hz共振处,隔振器阻尼比越大,基层加速度插入损失越大;在60-200Hz频段内,隔振器阻尼比越小,基层加速度插入损失越大。
  总体来说,文章前半部分研究针对钢弹簧隔振器展开研究,为其阻尼比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文章后半部分对钢弹簧隔振器在轨道中的动力响应展开研究,提出钢弹簧隔振器的阻尼比地选取应根据实际荷载条件和主要工作频段选取。在本文冲击荷载工况下,认为选取0.11左右能最有效地兼顾轨道减振和隔振的要求,较为合理。
其他文献
信号控制交叉口(下文简称“信控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关键节点,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整个路网的交通效率。排队长度是信控交叉口运行状况评价与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交叉口排队长度估计与预测对于城市交通运行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交叉口排队长度估计主要依赖于定点检测器(线圈、地磁等)与浮动车数据(装载GPS装置的出租车等)。然而,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地面道路的定点检测器数据普遍存在上传频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又面临着组织化程度较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有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质量、高效地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在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的构建中,对物流节点进行合理的选址是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构建的关键所在,通过合理规划生鲜农产品物流
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港口作为对外贸易的先行官和流通载体,成为区域对外贸易的重要驱动力。集装箱运输凭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反映一个港口在生产经营领域产出成果方面的主要数量指标之一,也是度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建设的参照点。因此,为了港口布局的科学合理、建设规模的适宜、运营管理的部署以及综合运输的规划,集装箱
智能汽车是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然而智能汽车在现实世界行驶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因此在上路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以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由于事故是极小概率事件,要从统计学上证明智能汽车的安全性,需要经历大规模、长周期的测试,因此如何实现智能汽车的加速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是目前智能汽车及交通领域研究的重要挑战。本文的研究聚焦于现实世界中的各类交通驾驶场景,研究实现基于场景的智能汽车加速测试方法及技术。
学位
疲劳破坏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类型之一,温度是影响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道路行业研究者认为路面疲劳破坏只发生在中温范围。因此,各国规范均在中温范围内规定了疲劳试验的标准温度。但目前有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在高温条件下也会发生疲劳破坏,而传统上在标准温度下进行疲劳试验无法获得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疲劳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沥青混合料的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路网规模最大和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不断提升的高速铁路运营速度对轨下基础结构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桥过渡段长期以来是铁路路基工程中的薄弱环节,其动力响应及沉降变形往往成为线路平稳安全运营的控制因素。早期在有砟轨道结构过渡段中,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低,对平顺性要求也相对较低,往往以低成本的养护维修来解决过渡段中出现的问题,对设计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
学位
21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激增,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尤为重要,中速磁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形式,具有安全性能好、爬坡能力强、振动噪声小、转弯半径小、运维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人文地理环境,未来将成为城市与市域轨道交通的选择之一。虽然磁浮交通系统具备先进性、特殊性和前瞻性特点,但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系统,磁浮交通系统的工程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磁浮列车运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热点。换道行为是车辆的核心驾驶任务之一,也是智能汽车规划决策模型需要攻克的难题。但目前大部分的换道轨迹规划模型都是静态规划,无法适用于动态的交通环境,更难于应用于高等级(如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因此,本文以智能汽车换道过程的轨迹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轨迹数据,并可以响应交通环境变化的换道轨迹动态规划模型。本文
学位
科学有效的信号配时方案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的关键手段。传统的信号配时方案优化方法多依赖于人工调查、线圈、视频等断面检测数据,一方面,断面检测数据能够覆盖的时空范围有限,大多情况下仅能获得有限流向有限时间内的数据,若进行人工全面调查则会带来非常巨大的成本。另一方面,这类数据大多仅能反应流量信息,而缺少个体车辆的延误、停车等信息。这就会影响交通控制方案优化的精准度。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轨迹数据为信号
学位
随着城市道路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路网规模的逐渐增大,干线协调控制对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提升越来越重要。目前,城市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主要基于线圈、地磁等固定检测数据,这类检测器布置范围有限,且只能提供某一断面的交通信息,难以获取车辆通过干线若干路口的整体情况。随着GPS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广泛应用,高质量的车辆轨迹数据资源日益丰富,其在交通控制与优化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在此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