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倍体小黑麦、人工合成小麦及普通小麦籽粒硬度形成的分子基础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dsfdsadsfa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研究籽粒硬度形成的生化和分子基础对于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来自CIMMYT的171份六倍体小黑麦和57份人工合成小麦作为研究材料,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酶切及DNA测序技术,结合改良的friabilin提取及电泳分析方法,研究其籽粒硬度形成的生化和分子机理。对山东省的431个农家品种、63个历史品种和29个当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以及Pina和Pinb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研究,探讨山东小麦籽粒硬度的演变规律。将构建完成的Pina和Pinb融合表达载体转入四倍体的硬粒小麦中,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Pina和Pinb基因功能的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171份六倍体小黑麦的籽粒硬度变异范围很大,最软的SKCS值为8.6,最硬的为84.9。软质小黑麦的friabilin表达量显著高于硬质小黑麦,说明friabilin蛋白直接参与小黑麦籽粒硬度的形成。发现了控制小黑麦friabilin蛋白表达的Secaloindoline-a和Secaloindoline-b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Sina一尺J6和.Sinb-RIc,其编码蛋白命名为SINAb和SINBc。与SINAa相比较,SINAb在第44个氨基酸处由色氨酸(Trp)变为精氨酸(Arg)。与SINBa相比,SINBc有多处氨基酸组成的改变,其中78位的甘氨酸(Gly)变为丝氨酸(Set),115位的甘氨酸(Gly)变为精氨酸(Arg),而且在信号肽区域有一个半胱氨酸(Cys)的插入。 2.57份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是由野生二粒小麦与山羊草杂交形成的,其SKCS硬度值变异较大,从10.5到42.6,其中15到30之间的占78%。共有Pina-Dla、Pina-Dlc、Pinb-Dlh和Pinb-DIj四种等位变异型,基因型为Pina-Dla/Pinb-DIj的8个,占14%,基因型为Pina-Dlc/Pinb-Dlh的49个,占86%。基因型Pina-Dla/Pinb-DIj与Pina-Dlc/Pinb-Dlh对籽粒硬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父本山羊草和母本野生二粒小麦以及二者间的互作对籽粒硬度有显著影响,说明除了Pina和Pinb外,还有其他微效基因影响籽粒硬度的形成。 3.山东农家品种、历史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软质、硬质和混合麦比例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变化。农家品种、历史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中硬质麦比例分别为75.6%、12.7%和27.6%,混合麦分别占20.4%、19.0%和13.8%,而软质麦分别占3.9%、68.3%、和58.6%。农家品种中共有6种基因型,Pina-Dlb/Pinb-Dla和Pina-Dla/Pinb-Dlp分别占38%和59.6%。历史品种中有4种基因型,Pina-DIb/Pinb-Dla占23-1%,Pina-Dla/Pinb-Dlb占53.9%,而Pina-Dla/Pinb-Dlp只占15.4%。当前主栽品种中8份硬质麦全部是Pina-Dla/Pinb-Dlb类型。长芒透垅白等3个品种的Pinb基因的核营酸序列发生了双突变,起始密码子下游的96bp处碱基C突变为A,而且在265bp处发生了A碱基的缺失,命名为Pinb-Dlp+。 根据Pi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Pina-DF/Pina-DR,对参试材料进行Pina-Dlb的PCR检测,PINA蛋白表达分析结合Pinb基因型的鉴定表明,该引物作为Pina-Dlb的分子标记,准确可靠。 4.以软质小麦京411作为Pina和Pinb基因的供体,将Pina、Pinb基因融合后,与基础质粒pG4AB上的O和poly(A)等增强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及pAHC25上的Ubiqutin启动子和bar基因表达盒相连接,完成了Pina、Pinb融合基因植物高效表达载体pFUBPaPb的构建。利用基因枪转化硬粒小麦幼胚16000多枚,得到再生植株2390棵。经biolaphos筛选和PCR鉴定,35棵为阳性植株,共得到T<,1>代籽粒356粒,对种子量较多的16个T<,1>单株籽粒进行蛋白表达分析,其中2株检测到基因表达产物。
其他文献
期刊
西北粳稻是我国重要的粳稻类型之一,其种植面积小,但地处稻米的优质气候生态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其中以宁夏尤为突出,该省粳稻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粳稻区多年来一直名列前1至2位,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品种改良不断提高宁夏粳稻的产量和品质,是促进当地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物定向改良和分子育种新技术,H
以四川广泛种植的南豆12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mM、0.1mM、0.5mM和0.9mmM)浸泡处理大豆幼苗根系,随着不同处理时间的延长分别测定了大豆的光合参数、质体末端氧化酶(PTO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目前我国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已占油菜总面积的50%以上。随着育种进程的加快,品种数量急剧增加,利用形态学标记进行品种鉴定愈来愈困难,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靠、快速、简便、高效的品种鉴定体系。油菜自交不亲和性是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自交不亲和系进行遗传改良非常必要。本研究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SSR标记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的SSR指纹库;二是利用小孢子培养改良自
Aim: To elucidate the involvement of the endothelin (ET) pathwa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monocrotaline (MCT)-induc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and the
房地产“去库存”是今年我国的主要经济任务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从全国来看,一二线城市的库存压力正在逐渐减轻,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任务仍然艰
几丁质酶(chitinase)是一类催化水解N-乙酰葡萄糖氨聚合物中β-1,4糖苷键的酶。几丁质酶能有效降解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分之一的几丁质,因此,几丁质酶的抗菌作用备受人们关注
本试验以木薯品种辐选01和利达生物有机肥为材料,对生物有机肥对木薯的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效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一、生物有机肥对木薯农艺性状的影响:1.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木薯前期植株生长的效应无明显规律,随后表现为较强的促进效应,到了成熟期各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株高、茎径都分别比对照大,其中50kg/667m~2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效果最明显;2.生物有机肥处理对提高木薯的叶面积指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ydrogen sulfide (H2S)/cystathionine γ-lyase (CSE) and carbon monoxide (CO)/heme oxygenase (HO) pathways in aortic
传统中国画艺术向数字化发展,须经过工具材料、笔墨和创作空间的转换。这种转换不是模仿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效果,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笔墨和审美取向。 The traditional Ch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