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及冷补料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因素和车辆荷载作用易出现裂缝、坑槽等病害,冷补料作为一种冷施工材料,在日常养护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般乳化沥青冷补料强度低、粘结性能差,导致路面在修补后短时间易内出现二次损坏。鉴于此,本文针对乳化沥青冷补料的部分缺陷,采用水性环氧树脂对乳化沥青进行改性,研究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冷补料的稳定度、路用性能和抗剥落性能,旨在制备出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修复材料。首先,选用一种环氧多胺类固化剂并分析水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机理和固化剂最佳用量;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方法制备水性环氧乳化沥青,研究了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对乳化沥青的粘结性能、黏附性、三大指标的影响;通过落射式荧光显微技术对水性环氧乳化沥青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然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荧光图片进行量化分析,发现15%水性环氧树脂掺量即可形成两相穿插结构;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水性环氧树脂与乳化沥青的共混方式,发现水性环氧树脂与乳化沥青共混后,没有新的特征峰出现属于物理共混。其次,以水性环氧乳化沥青为胶结料,选择AC-13和LB-13两种级配进行冷补料配合比设计,根据土工击实试验确定最佳用水量,以马歇尔指标确定最佳乳液用量;同时选取两种市售冷补料对其工作性、粘聚性、稳定度、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综合分析冷补料的性能;采用加速加载试验仪,以损失率为指标,研究冷补料种类、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对抗剥落性的影响,发现损失率随时间增长呈幂函数下降,随温度增长呈线性下降。在最佳配合比下,以水泥和减水剂作为改性剂制备冷补料。采用微量热仪研究水泥在复合乳液中的水化情况,发现复合乳液对水泥水化存在抑制作用;通过马歇尔试验发现水泥和减水剂加入有利于提高冷补料稳定度,降低空隙率。通过对水泥复合冷补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发现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显著提升,低温性能有所下降;最后分析了温度、水泥掺量、减水剂掺量对冷补料抗剥落性的影响,发现温度对抗剥落性有显著影响。工程应用表明自制冷补料强度成型较快、耐久性良好,可以满足日常养护。
其他文献
朝天椒具有生育期和采摘期长、采摘批次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在"十三五"期间,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得到加快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文章从地块选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朝天椒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更好地帮助椒农发展生产。
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当今社会已是层出不穷,事故由疲劳驾驶引发更不在少数,故而国家大力提倡对疲劳驾驶监测的重视。现有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有心跳速度监测、车道偏离监测、以及头部位置监测、转向盘监测等。由于司机所处的驾驶环境带有很大程度的限制性,接触式检测这种方法无法起到良好作用,很大程度上不能达到预防疲劳驾驶的目的。为了在不影响司机驾驶的前提下还能达到监管效果,这就需要一个能实时、准确的驾驶员疲劳驾驶监测系
随着5G等信息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物联网在生产车间已经有了进一步实现的基础,智能制造已成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车间生产调度优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课题,研究面向智能制造的车间调度问题有助于推动制造车间生产智能化、快速响应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和提升制造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针对柔性车间的生产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的研究内
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桥梁结构中。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钢纤维混凝土抗收缩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对于上述研究,还有许多方面尚未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比如:钢纤维混凝土内湿度场的研究,特别是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湿度时变特征、收缩变形机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混凝土湿度场理论,开展钢纤维混凝土湿度场时变特征、收缩变形及对收缩抑制等问题的理论与试
学位
我国桥梁的建设事业迅猛发展,拥有较大的桥梁数目,钢桥作为桥梁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车辆与风荷载等反复作用下,极易产生疲劳破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保证桥梁结构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安全运营,又要使得养护成本最低,应进行钢桥的检测与维护优化研究。本文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功能,结合断裂力学的相关知识,使用Ge NIe软件建立完成了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钢桥疲劳裂纹扩展模型,运用模型的推理预测功能,预测疲
随着城市的人地争夺矛盾加剧,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地上建筑密度日益饱和。土地资源的紧迫形势加快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城市空间的发展由地上向地下转移,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国家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推动地下空间的发展。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地下空间纵深的拓展也成为趋势。然而由于超深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具有开挖深度大,平面构成复杂,功能用途多样以及地下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山峡谷地带、风景区涌现出一些供行人观光旅游的人行悬索桥,本文中重庆城口县人行景观桥就是一种大跨度无塔非对称式的人行悬索桥,因其跨越能力强、自重轻、锚固方便、外形美观,故而采用这种新颖的桥型。目前,国内外对这类型人行悬索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静风稳定性、人致振动以及人桥舒适性方面,在抗震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基于此,本文以主跨382m的重庆城口县人行景观桥为工程背景,对大跨度无塔非对称
裂隙岩体中围岩和地下水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隧道开挖建设后,隧洞本身形成新的排水通道,地下水大量涌出,原有的渗流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形成了突涌水灾害。突涌水灾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和隧道周边生态环境的平衡都造成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出于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隧道地下水排放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裂隙岩体的渗流稳定性进行研究,以此来对隧道的突涌水
半刚性基层是我国公路最常使用的结构形式,其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石灰工业废渣类以及综合稳定类。但由于材料耗费巨大,使得发展经济的同时,产生了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电解锰渣由于其活性低,导致对它的应用较少,这也直接导致电解锰渣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水资源污染。本文通过对比未处理电解锰渣和经处理电解锰渣,对锰渣取代部